>>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宁夏故事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踔厉奋发勇争先 阔步迈向新征程
2024-01-24 07:22:44   
2024-01-24 07:22:44    来源:新消息报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永华村,农民操作机械收割水稻。 新华社发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以实干推动发展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区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成为全年重大亮点。

  数说“答卷”

  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主要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5亿元,增长6.6%,增速全国第五,连续7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均GDP首次超过7万元,达到7.3万元

  ●一产、二产及工业增速均居全国第二,为历史最高水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2%,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02亿元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全国第五

  ●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均好于预期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沿黄省区第一

  ●城镇化率达到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沿黄省区第二

  ●全区人口总数增至729万,人口自然增长率3.4‰,位居全国前列

  聚焦增强发展动能

  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进展

  ●积极推进159项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形成38项可推广经验

  ●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政府回购机制

  ●碳排放权改革优秀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交流

  ●我区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00多亿元

  ●宁夏民航客运量增长108%,银川火车站旅客发送量突破1200万人次、增长165%

  ●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全覆盖

  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成为黄河流域第一个与上下游省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省份

  ●在全国第一个出台“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第一个制定节水评价技术导则、第一个实现跨省域水权交易

  ●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80万亩,规上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达到90%,5个地级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

  ●银川东中线、清水河流域、海原西安等供水工程通水,220多万群众受益

  ●造林种草及荒漠化治理等380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地级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

  ●垃圾焚烧发电、城市噪声自动监测实现地级市全覆盖

  ●创建绿色园区、工厂、矿山和绿电园区等172个

  ●建成全国第一个废水近零排放工业园区、西北第一个“绿电小镇”、宁夏第一条近零碳智慧高速公路和第一个煤层气利用项目

  ●全区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1%、利用率达97%,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发电量超过本地全部用电量的省份

  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有效

  ●培育创业实体1.7万个,发放创业贷款、稳岗补贴20多亿元,稳定岗位130多万个

  ●新增城镇就业8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3万多人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2%,全国第三,实现了“两个高于”目标

  ●全面启动职工跨省异地门诊医疗费直接结算,门诊共济标准为西北最高

  ●率先在全国建立养老金集中统发新模式

  ●在全国第二个实行全省域育儿补贴制度,兑付奖励扶助资金1亿元

  ●高速路服务区充电设施100%覆盖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城乡文化惠民示范项目实现县级全覆盖

  ●新建9个体育公园、32个多功能运动场,实现体育公园县级全覆盖

  着力推动提质升级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全区实施重点项目1313个,完成投资1567亿元

  ●宁夏历史上产业投资规模最大的 “宁电入湘”工程,全国最大的300万吨级CCUS碳利用项目等项目先后启动

  ●安排扩大消费财政资金近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60多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现由负转正

  ●全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80%和114%,创历史最高增幅

  ●芳纶产能全国第一,绿氢、氨纶等产能进入全国前列

  ●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宁夏葡萄酒产区品牌上升至中国第一、世界第四,酒庄酒产量全国首位

  ●建成全国首个万卡级智算基地、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和西北首条高端智能服务器生产线适配基地

  ●服务器上架率达到77%,上云企业总量达2000家,实现翻一番目标

  ●我区算力资源环境指数、互联网光纤接入端口占比均居全国第一

  ●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150多亿元,受益近80万户次

  持续夯实基础支撑

  教育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全区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5.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新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舍13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万个,培育特色高中10所

  ●“双减”工作满意率达97%以上

  ●组织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惠及学生72万人次

  ●全国首个部区共建的高等研究院落成

  ●积极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实施合作项目221项

  ●全区科普人员占比全国第一

  ●我区气候预测质量排名全国第一

  ●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231家

  ●全球最大的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荣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

  不断优化空间布局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宁东基地高质量发展水平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化工园区第五

  ●25个重点小城镇开工建设,2.2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首次开展39个完整社区、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当年进入国家级试点数量位列全国第四

  ●在全国率先全部完成“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

  ●率先制定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目标评价体系

  ●新建美丽宜居村庄50个,完成农村公路提升工程4670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

  ●“一村一年一事”行动位列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案例榜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坚决筑牢发展底线

  安全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强化

  ●累计投入安全领域资金92亿多元,为我区历史最高水平

  ●改造燃气等四类管线850多公里

  ●完成2600公里公路“生命安全防护提升工程”、1470多所“幼儿园安全提升工程”、1700多栋自建房隐患整治

  ●在全国率先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县(区)两级全覆盖

  ●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生命周期“崇军链”

  聚焦“三大建设”

  突出政治建设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严格落实“第一主题”“第一议题”制度

  ●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等18项制度

  ●牵头完成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等10个问题专项整治

  ●受到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加强法治建设

  ●“学法讲法考法述法”经验在全国交流

  ●制定修订废止政府规章等40件

  ●277件人大代表建议、546件政协提案办复率达100%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高到99%

  ●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率提高到100%

  狠抓作风建设

  ●大力提倡“十个抓落实”作风

  ●着力开展为基层减负“十减行动”

  ●议事协调机构精简70%

  ●“三公”经费和“三项费用”分别压减21%、26%

  ●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服务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多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坚持稳中求进

  突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加力推进投资消费提质增效

  ●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300个,力争实现投资2000亿元以上

  ●力争实现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00亿元以上

  ●支持打造城市“五大特色街区”、乡镇“十大特色集市”

  ●支持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实现新建社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加力推进新型工业提质增效

  ●启动“工业及制造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到2030年实现“两个翻番”

  ●建设高性能金属、储能材料、硅基材料等300个延链补链建链项目

  ●加快建设新型材料等“七大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中国氨纶谷”“中国新硅都”和“世界葡萄酒之都”

  ●重点培育现代化工、新型材料两个2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构装备制造、数字信息、轻工纺织三个1千亿级产业集群

  ●创建宁东基地两千亿级园区,建成13个百亿级园区

  加力推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

  ●加大平台建设力度,确保六盘山实验室、宁夏上海科创中心启动运行

  ●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突出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实施“三个100”科技项目

  加力推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

  ●全力打造“四大基地”,加快建设七大数据中心,力争新增标准机架6万架以上

  ●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55%

  加力推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

  ●启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力争经营主体总量达85万户左右,其中民营企业达到22万户左右

  ●落实减免缓税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00亿元以上

  坚持城乡融合

  突出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分别稳定在1035万亩、75亿斤以上

  ●建设20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

  ●实施现代农业“十强行动”

  ●建成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50个

  ●全力实现“两个高于”增收目标

  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力争县域经济占比超过52%

  ●争取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坚持安全第一

  突出防化重点风险隐患

  切实强化生产安全

  ●全面开展本质安全建设三年专项行动

  ●全面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专项行动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全面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切实强化金融安全

  ●深化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

  ●统筹抓好地方政府债务、重点企业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

  切实强化能源安全

  ●加快实施域内6个新矿开工、域外“疆煤进宁”等重点工程

  ●加快400万千瓦光伏、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系列项目建设

  ●加快六盘山盆地、银川盆地油气勘探等工作

  切实强化社会安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坚持生态优先

  突出打好环保攻坚战役

  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动战

  ●突出抓好银川市、宁东基地及惠农区、利通区、盐池县、隆德县、海原县等7个试点

  ●70%县(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100%工业园区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力争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立项

  打好黄河“几字弯”宁夏攻坚战

  ●完成“三北”工程治理面积15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30万亩任务

  ●加快创建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

  ●加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银川、吴忠、固原、中卫的19个县区城区清洁取暖率达100%

  ●动态消除城市、县城黑臭水体,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5%

  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

  ●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建成宁东“绿氢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坚持改革开放

  突出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改革

  ●在“六权”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攻坚力度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财源建设工程,优化财力分配结构

  ●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

  持续强化对外开放

  ●促进中国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

  ●力争新增外资企业20家、进出口企业30家以上

  ●着力构建“3211”国际国内大通道

  ●加密铁海联运班列,力争中卫至固原、银川至中卫铁路开工建设

  ●包银高铁宁夏段建成,银昆高速公路通车,银川机场扩建加快推进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及时出台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建立健全诚信履约和失信惩戒制度

  ●坚决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

  坚持人民至上

  突出多办民生实事好事

  深化就业创业优先工程

  ●带动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以上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培育创业实体1万个,劳务协作输入输出3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

  ●新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2.2万个

  深化居民增收致富工程

  ●坚持把增加全体居民收入作为政府最硬最实的责任目标

  ●提高全区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医务、教育、社区等基层工作者待遇

  ●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深化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计划新改扩建各类学校(幼儿园)90所左右,新增幼儿学位2000个、义务教育学位6000个、高中学位4200个

  ●打造10个以上产教融合体,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力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加快建设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

  深化医疗健康保障工程

  ●实现市级三甲医院、县级二甲医院全覆盖,80%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

  ●推进药品耗材集采和统一规范使用,进一步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深化住房安居宜居工程

  ●改造老旧小区2万户(套),筹建保障性住房4000套

  ●深化城乡危旧房、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农村危房危窑动态清零

  深化养老育幼服务工程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争取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覆盖率达到75%以上

  深化文体惠民提升工程

  ●打造1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新建便民运动场所50个,支持开展“村晚”“村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

  深化社保扩面提质工程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年提高60元

  ●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8280元、6120元

  ●残疾人“两项补贴”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1380元、1560元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