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回顾和总结历史,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最终找到了适合国情和形势发展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其中很关键的就是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持高度自信
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得来的根本政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模式,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事关人民群众幸福。
历史充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从现实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领导人民群众经过长期奋斗、不断探索得来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改变自身命运的必然政治成果。这一制度有利于激发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一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在合理分工的同时,相互协调,有效保证了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职责,能够真正实现民主形式与民主本质的有机统一、国体与政体的有机统一、民主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的目标。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真正打通、有机统一起来了。这是对人大工作成就经验的充分肯定,也是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牢牢坚持的基本原则。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明显特点,也是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夯实了制度基础、确保了发展路径。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为发展完善这一制度提供了根本方向、确立了基本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共同构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属性。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实现党的主张和意志,能够正确行使国家权力,能够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能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一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是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载体。
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符合国情和民意,之所以这么好,就在于能够保障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能够把民主和集中真正统一起来,能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其中很关键的就是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持高度自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整个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质,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居于根本地位。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注重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力推动国家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和成熟定型,进一步夯实并健全实现良法善治以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法治基础和制度体系。在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体系框架下,应确保执行和实施更加有效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实现制度本身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努力实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要坚定自信,增强定力,坚持好、完善好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领域。落实好立法任务,切实履行法定职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加强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创新驱动、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立法,深刻把握立法规律,着眼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正确行使监督、有效进行监督,依法用好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等监督方式和方法,促进监督与支持相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凝聚正能量。贯彻实施宪法。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完善合宪性审查机制,将贯彻实施宪法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宣传。结合历史传承和伟大实践,宣传党中央对人大工作的坚强领导和人大工作的进展成效。善于用好媒体,用鲜活事实和语言,让这一制度深入人心。(宁夏党校、行政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 执笔:周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