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说的就是大人物好说话,而日常生活中经常打交道的“基层官僚”却容易故意刁难人。正如笔者一位经商的朋友亲身经历的,承接政府采购业务过程中,来谈价格的是单位“一把手”,但取货的时候可能会是某位主任、财务负责人或者仓库员,他们进店后还要再讲价,讲完价还要再“拿”点东西,这些东西肯定不能收钱;甚至想进单位送货,也得给门卫施加点小恩小惠,要不大门就不容易进去。
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对经常光顾的客户与重要合作伙伴表示谢意,这是做生意正常的人情世事,自己心甘情愿;可是各种变相的“吃拿卡要”就令人痛恨不已。“小鬼难缠”,其难缠之处就在于,这些“街头官僚”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执行者,又在隐蔽之中成为营商环境的破坏者;民营企业防着、恨着他们,却又不得不求着、靠着他们。要知道,办理企业注册、营商执照手续,接受产品质量和卫生检查,承接政府采购项目,都离不开与公共权力打交道,这些手续的办理,最后还是得落到具体职员身上。因此,大多数商家即便默认小官僚索要“打点”,也不愿意被“穿小鞋”,惹一身麻烦。
“小鬼难缠”暴露出基层营商环境的不足。放眼当下,尽管各地都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扶持民营经济,并出台了不少地方政策,但这些“精神”在落地见效方面还不够,在基层执行起来更容易走样。特别是在市井街头,“熟人赠礼”和“交易成本”之间的界限本就不甚清晰,加上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旦政策扶持不足、监督渠道不畅、惩罚力度不够,原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贴身官员”就会变成处处找麻烦的“跗骨之蛆”,让人无法摆脱。
民营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又惠及整个社会,不能沦为某个人任意“分一杯羹”的对象;优化营商环境,更要兼顾“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盯紧每一个神经末梢,把好制度、好政策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舒适体验。
克服“小鬼难缠”困境,说到底,就是要一竿子捅到底,彻底理顺权力和市场的关系,让职责回归服务的本位,建立起公平公正、没有人为设限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把用在“官场走动”上的注意力,更多放到经营发展上。为此,要切实畅通监督渠道,加大惩罚力度,为企业发展壮大定制一枚“护身符”,不让个人手中的权力生出肆意伤害企业的“爪牙”。如此,民营企业才能一路遇见春暖花开。(徐西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