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思想周刊
2019.4.30第二十一期
2019-04-30 08:47:15   
2019-04-30 08:47:15    来源:宁夏日报

1.jpg

  编者寄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使五四精神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百年过去,五四运动的伟大未减分毫—— 

五四运动为什么伟大

  核心提示

  首先是因为伟人毛泽东所说的两个“彻底地不妥协地”;

  是因为它创造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五四精神;

  更是因为它代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

  “两个彻底”深刻地揭示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和历史意义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五四青年的精神导师陈独秀,有一句名言:“我们青年人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这种革命的人生态度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

  五四运动的湖南青年领袖毛泽东,张扬“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种斗争态度,也是“彻底地不妥协地”。

  五四运动,旗帜鲜明地喊出“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因此,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全部中国史中,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的进步,不但赛过了以前的八十年,简直赛过了以前的几千年。”

  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把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评价为“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他向广大中国青年发出号召: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五四精神彰显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意义和百年来社会进步价值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而言,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五四运动把“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引入中国,高举起民主科学大旗,创造了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受封建主义的迷信和专制压迫的命运,倡扬民主、反对专制、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成为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事业。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和永恒价值。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积极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程

  100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暗夜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星空。伟大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急先锋。毛泽东指出,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涌现出一批为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新的先进分子。数十万学生英勇地走在运动的前头,成为运动的先锋。正如毛泽东所说,五四运动,开始只是觉悟的、先进的学生参加,发展到“六三”时,在上海已经不只是学生,而且有广大的工人、商界参加,后来,汉口、长沙、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都卷进这个潮流里去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广大青年学生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

  毛泽东在后来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就此指出: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所以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可以说,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这场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起。这次伟大的新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自觉。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感召下,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国青年运动、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事业的壮丽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者夏远生:系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研究员)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

——重温《青年运动的方向》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组成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是相当的大,死了的不算,在目前就有几百万。这支几百万人的军队,是反帝反封建的一个方面军,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但是光靠这个方面军是不够的,光靠了它是不能打胜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所以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这是一支几万万人的军队啊!有了这支大军,才能攻破敌人的坚固阵地,才能攻破敌人的最后堡垒。拿这个观点来看过去的青年运动,就应该指出一种错误的倾向,这就是在过去几十年的青年运动中,有一部分青年,他们不愿意和工农大众相联合,他们反对工农运动,这是青年运动潮流中的一股逆流。他们实在太不高明,跟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不联合,并且根本反对工农。这样一个潮流好不好呢?我看是不好的,因为他们反对工农,就是反对革命,所以说,它是青年运动中的一股逆流。这样的青年运动,是没有好结果的。早几天,我作了一篇短文,我在那里说过这样一句话:“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标准,我认为是唯一的标准。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

  ·读书笔记·

  这是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节选。在这个演讲中,毛泽东指出,现在规定每年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人民民主革命,快要进到一个转折点了。这次转变不是向着失败而是向着胜利前进。他的演讲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体、革命的性质、革命的目的,使用了与新民主主义相联系的“人民民主革命”的概念。他认为,中国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就是没有能够把全国人民充分动员起来。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应该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和广大工农群众在一起,这是检验一个青年是否真正愿意革命的唯一标准。关于知识青年必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思想,在当时就教育和激励了我国广大知识青年“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同工农群众、同人民武装相结合,投身抗日战争,使一大批青年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走进新时代,这一思想对于激励广大青年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依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的一贯主张

  早在建党初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创建者和领导人就明确提出了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主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进行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宗教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组成部分,有关文件、纲领和法令都申明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一切抗日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风俗习惯等。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对宗教政策作出了十分明确、完整的阐述,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充分确认,标志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始成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实际,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了全面阐述,指出: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我们党一直重视通过宪法与法律来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特别是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非常精炼地概括了党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确立下来。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党对待宗教的一项基本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规律的尊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还有其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不仅会长期存在,在一定时期或者一定条件下还会有所发展。既然宗教会长期存在,有一部分人会信仰宗教,我们就要尊重规律,理性对待,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试图用政权的力量或者行政命令的办法压制甚至消灭宗教。

  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国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能搞强迫,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尊重少数人的权利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信教群众在总人口中仍是少数,要在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不是保护落后,而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表现。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群众的尊重。宗教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工作从本质上讲是群众工作,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团结一心,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努力奋斗,他们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我们必须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团结他们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宁夏日报理论评论部 辑)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丁冬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