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思想周刊
推动宁夏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必经扬长避短,加快文化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旅融合
2019-08-20 07:22:48   
2019-08-20 07:22:48    来源:宁夏日报

  自机构改革开始,“文旅融合”成为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文旅融合究竟融合什么?不得不提的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着重注意行政管理部门的整合、产业发展层面融合、公共服务体系结合、知识和人才队伍的耦合四个方面。从产业层面来看,文旅融合具体指向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的融合,而这三产的融合根基是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目前,宁夏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天然的短板。例如,群众文化消费水平不高,相对应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狭小,产业人才严重短缺,财力不足等。这些先天弊端,严重制约着宁夏的文旅融合。即使是在西部省区,宁夏的文化产业现状也不容乐观,相比于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省区,宁夏文化产业占GDP比例明显偏低。鉴于宁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在宁夏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扬长避短,将大漠风光、丹霞地貌、长河落日等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优势与独特的区域文化相结合,聚焦“生态之美”“区域特色”,加快文化产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业的融合。

  发挥地方历史文化专家的智库作用,凝练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从目前宁夏的文旅产品开发来看,存在着文化内涵不够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挖掘不够深入,很多悠久文化尚未得到很好彰显。针对这一问题,从宁夏历史文化中提炼特色文化符号并进行资本转化是有效的方法途径。以地方神话传说为例,地方神话传说是区域历史文化的源头,是沉淀在人类思想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能够代表地方文化的突出特征,容易唤起受众的心理认同,是可进行资本转化的文化资源。这就需要相关学者统筹整理宁夏的神话传说,提炼文化原型,将之作为创意产品开发、旅游景观设计、影视作品和演艺作品编排、文艺作品创作的脚本,从而在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形成多种产业形态,增加文化商品的意义内涵。

  以创意为黏合剂,对特色文化符号进行产品转化。在对区域特色文化符号进行挖掘凝练之后,要借助创意对其进行产品转化,故宫文创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什么是创意?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先生认为,创意就是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让文物适应人们的生活,还要有点趣味。故宫文物在创意产品开发中活了起来,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像故宫口红、朝珠耳机等。总而言之,创意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人们生活中的所需、所想、所求,并将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创意产品。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碎片化的现代文化孕育出了多元的群体,出现了诸如森系、小清新、小资、80后、90后等文化标签,标签后是文化需求不同的消费群体。在探索消费大众的文化需求时要有区别、有针对,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借助现代科技,增强产品的趣味性。在现代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文化产品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VR技术、灯光技术、数字科技为建设现代智慧景区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增加了景区的体验感、浸入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镇北堡西部影城是在诸多经典影视剧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文旅游经典,在它的进一步建设开发中就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使经典片段的场景“活起来”,尽可能地让消费者体验他们所熟悉的影视剧情节,改变平面的、浏览式的景观,从而更具趣味和体验感。

  发挥文化符号的集聚作用,培育主题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旅游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以文化符号为核心的产业集聚过程。在提炼了区域特色文化符号,并以创意、科技对其进行资本转化之后,要充分发挥符号的凝聚作用,将由同一符号生发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行主题规划,顺其自然地打破产业区隔,形成以这一文化符号为核心的文旅产业链。以贺兰山岩画为例,作为文化符号的贺兰山岩画承载着生活在贺兰山周边先民的智慧,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还有着一定的艺术性,通过创意设计,可以转化为创意产品、旅游景观等,这就以贺兰山岩画符号为核心形成了相关的文旅产业链,自然打破了产业区隔,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徐哲)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