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无到有、从小变大、由弱及强、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全景式展现。新中国史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独特经验的权威历史记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就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给出了方向指导,为广大党员更好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一)必须从铸魂的高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四个“最好”来论述学习历史的价值: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党史、新中国史不仅叙述历史,更重要的是解释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发挥着资政、育人、卫党、护国的重要作用。基于对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教育重要性的准确认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有助于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自信是从伟大的实践中得来的,是从辉煌的历程中得来的、是从古今中外的对比中得来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真正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才能深知创业不易、守业之难,才会有坚强的政治定力,才能坚定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的信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翔实的材料、最感人的故事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抉择、理论的形成、制度的特点、文化的意蕴,对于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有助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柏坡时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在党和国家曲折发展的历程中,有一大批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推进而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也形成了具有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的榜样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先锋精神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党史、新中国史最鲜活地反映了红色基因的复制与传承,是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的精神思想宝库。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毛主席曾经讲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也讲到:“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重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本领的角度而言,既可以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也有助于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二)必须准确把握其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进而找寻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规律,以指导新时代的新实践。党史、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其主流本质是围绕两大任务而不懈进行的奋斗探索、理论创新和自身建设。准确把握党史、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的基础是“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强化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就是要清晰了解历史轨迹和阶段划分、就是要廓清重大事件及其决策出台过程、就是要准确认识重大方针政策及其影响、就是要了解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就是要正确理解伟大事业成就及其基本历史评价。
(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也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
坚持唯物史观,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唯物史观强调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就从唯物史观角度出发讲到:“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
坚持唯物史观,将党史、新中国史放到世界历史坐标系中考察其相互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中国不可能孤立于全球而关起门来执政。只有系统考察从革命到执政、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模式及成效,才能更好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
坚持唯物史观,抵制和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早在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学术上的不同主张、不同思潮,就是那些罔顾客观事实,试图掩盖甚至歪曲历史真相的居心叵测者。在“杂音”“噪音”面前,如果缺乏政治鉴别力,就会失去对各种所谓“翻案”“解密”“起底”“戏说”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党和国家根基永固,血脉永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执笔:宁夏党校、行政学院反腐倡廉教育研究中心 王琼 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