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果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社会治理经验。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治理最为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汲取推进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积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社会治理,从认识上和实践上不断推进社会治理朝着更趋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直指社会治理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推进社会治理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社会建设各项制度创新的具体途径,是我国各项社会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
推动社会治理转型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社会发展是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社会治理更是如此。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进行社会治理是我们党在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社会治理模式多次成功转型,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度提升。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主要得益于我们党始终着眼基层,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推动社会治理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生产要素解放,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既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进入到社会领域,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概念不断提出,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创新我国社会治理有了新的认识和研判,思路更为明确。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社区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社区治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一些基层社区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越来越高,进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品的热切需要。
关切人民群众呼声是推进社会治理的强大动力
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经过70年的不懈奋斗,社会流动空间进一步增大,成本明显降低。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代际总流动率持续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的0.38上升至当前的0.71。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铁路通车里程为1.8万多公里,201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3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2.9万公里。养老、医疗、教育等各个关键领域的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对社会治理的满意度增高。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均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和追求社会治理不断向善治迈进的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要求。(执笔:宁夏党校、行政学院课题组 马成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