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涵,是深入理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础。
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并且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各民族、今天的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正是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世代传承,是有着无数条纽带的: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是先天条件,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民族分布格局是现实土壤;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是政治纽带;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是经济纽带;救亡图存的共同历史是命运纽带。因为这些纽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特别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各民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族人民加深了福祸与共、休戚相关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守望相助、急难相扶的兄弟情谊,形成了团结一致和抵御外侮的共同行动。在近代反侵略、反分裂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斗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变成了一个自觉、自强、自新的民族,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强大的民族,拥有了全新的意义,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根本归属。
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多流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是在多民族互动交融中凝聚的。这种文化和群体的多样性构成了“多元一体”的“多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与消亡,形成了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的多元统一体。
为什么中国会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历史过程;如何治理一个现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延续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古代历史;近代遭受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在一个世纪的存亡绝续危难中,中国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代格局。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这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是绝无仅有的。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间的关系。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自然结果。纵览民族发展历史,各个民族起于多元,源于本土,互相吸收,有存有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经过近代共同抗击外侮的血火淬炼,我国各民族血融在一起,情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和“一”,有内在的统一,是有机的联系,两者辩证统一。“一”贯穿着“多”,它不只是一个口袋,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主线,是方向。“多”,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是“一”的要素和动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作为家庭成员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对历史的贡献,都还要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发挥“多”的作用,可以使“一”内容丰富,使“一”历久弥新,使“一”永葆生机。(宁夏党校、行政学院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