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思想周刊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内涵
2019-11-26 06:50:34   
2019-11-26 06:50:34    来源:宁夏日报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要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实落地,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历史底蕴、独特显著优势、丰富实践成果。

  深厚历史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曾经在黑暗中求索,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用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开启了光明征程。新中国的成立,使亿万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站了起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艰辛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独特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到底“优”在哪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概括为13个方面。这些“显著优势”,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淬炼形成的,凝聚了全党治国理政智慧,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检验。这些“显著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为有力的证明,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这些“显著优势”,既是理论层面的概括提炼,也是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最重要的是源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4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历史进步和辉煌的成就,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具有这一显著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丰富实践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回顾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彰显出巨大优势,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13个“坚持和完善”,这13个方面,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宏阔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还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执笔:刘志)

【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