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思想周刊
2019.12.3第四十五期
2019-12-03 08:52:14   
2019-12-03 08:52:14    来源:宁夏日报

【思想周刊·学习】【思想周刊·理论】【思想周刊·实践】【思想周刊·智库】

1.jpg

  编辑寄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拓展,为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指引。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体现了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升华,体现了国家治理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积极回应——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核心提示

  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对社会治理的领导,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切实搞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到党的十七大要求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体现了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升华,体现了国家治理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积极回应。

  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对社会治理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同时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切实搞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主体责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梳理和规范党政各部门社会治理职能,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领域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

  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进一步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制度安排,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协同化水平。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与方式,扩大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将全国各地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纳入国家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中,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机结合。例如,北京市针对基层治理面临的难题,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中央肯定;浙江省桐乡市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建设,被中央政法委定位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宁夏固原市探索将积分制度引入乡村日常管理中,结合乡村实际细化内容,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以量化、可以评价的数据指标,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抓手。把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

  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通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明确预期、稳定信心、激发活力。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手段,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综合研判、跟踪督办、应急处置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及时排除、预警、化解、处置各类矛盾风险。着眼于提升社会整体效能,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决策事项,从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将风险评估列为必经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建立规范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则程序,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畅通依法有序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提高评估的广泛性、公正性、权威性,使评估过程真正成为协调利益、取得共识的过程。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就必须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引导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把尽可能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与此同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心口相传的城乡社区精神,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为社区“良治”厚植道德文化沃土。分类施策,提升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水平,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中顽症治理;同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农村社会各类矛盾,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执笔: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区情研究中心  张铁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重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

  ·读书笔记·

  这是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谈话的一部分。在这篇谈话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问题。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深刻阐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对了,必须倍加珍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编辑:张向阳)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如何健全保障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强调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比如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等,有力推动了宪法的实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对宪法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化要求,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

  完善监督宪法实施制度。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决定》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这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宪法监督的对象、范围、方式等,将原则性要求具体化、程序化,使宪法监督更加规范有效。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宪法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宪法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发挥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作用,组织引导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就宪法实施、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等涉及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拓展公民有序参与宪法监督的途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宪法监督的积极性。

  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解释,对于保证和监督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至关重要。《决定》强调要“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对推动宪法解释制度化、充分发挥宪法解释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进一步完善宪法解释制度,明确宪法解释提请的条件、宪法解释请求的提起和受理以及宪法解释案的审议、通过和公布等具体规定,加大宪法解释贯彻落实力度,并同宪法修改等优势互补、与法律解释等同步推进,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合宪性审查是保证宪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制度。《决定》强调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要按照《决定》要求,健全中国特色合宪性审查机制,确保违宪行为及时得到纠正和追究。应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完善备案审查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加强立法监督机构相互合作,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切实提升备案审查能力,增强备案审查工作实效,更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决定》提出,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应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完善和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安排,创新宪法宣传教育的理念、载体、方式方法,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使宪法深入人心。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全媒体理论评论频道 辑) 


学习要防止“贪多嚼不烂”

  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贪多、贪快,不能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速度,最终一定是“不达”,做了无用功不说,还百害而无一利。

  读书学习也是一样,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南宋学者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讲究循序渐进,特别需要防止“贪多嚼不烂”。华罗庚曾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谆谆告诫初学者,“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我们常说,读书学习需要广博,涉猎知识越多越好,但广也要精,博也须深。在一本读透的基础上再去学习下一本,讲究的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的过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其结果必然是走马观花,快而不精,知识难以掌握。而且,一旦求速,就会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钻研求知的精神,劲头大时急不可耐,劲头下去时则松懈疲沓,等到需要运用时才会发现并不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如此这般,正印证了清人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读书“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若刻刻欲速,则刻刻做潦草工夫,此终身不能成功之道也”。

  “贪多嚼不烂”坏处多多,但有些人却明知故犯。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嘴上喊着要多读书、多学习,现实生活中却要么把读书学习当作“脸面”,看似各类书籍摆了一大堆,读过的实则寥寥无几;要么也翻也看,却浮于表面,书里说了哪些道理、对于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却因深思不够,导致用处也不大;要么满嘴都是道理,说起来看了很多书,实践中却不会学以致用,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有道是,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避免学习上的“消化不良”,干部就要舍得花精力,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制订周密的计划,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多形式、分层次地学,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中追求学深悟透弄懂,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精气神,为知行合一、以学促干打下坚实基础。(贺姗姗)


仕者必为学

  日前,微信朋友圈里有这么一个帖子: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与书本分手,如果……虽略带调侃语气,却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无数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作为、奉献社会。如果不学习,或少学习,知识就会匮乏,思想就会缺少朝气,最终将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习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学习是党员的政治责任,党章将学习放在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之首。这直接就点出,一个党员如果不重视学习、不自觉学习、不善于学习,就是没有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不具备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刘少奇同志曾指出,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事实证明,有的党员干部之所以沦为“阶下囚”,其中关键一点是忽视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人生观改造。学习是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自我修养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重视学习是党推动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进入新时代,唯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思想武器坚定信念,才能持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扫除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比如,有的吃老本,甚至玩物丧志,索性不学;有的借口业务忙、应酬多,对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假学;有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而不思,学用脱节……凡此种种,不但会严重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更会贻误党和国家的事业。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学习是实现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抓紧点滴时间学,自我加压学,力戒学习中的形式主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学懂、学透、学通;要带着问题学,缺什么,重点学什么补什么;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到解决群众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掉队、不迷失,有作为、有建树。(虎权)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