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纺纱技术人才小高地”建设以来,年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增加收入1亿多元;“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以来,制定了10项技术标准,推广示范面积12万多亩,节支增收1.7亿元……我们常说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今这些数字最直接地给出了展示。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区建立的“人才小高地”。
“天地间,人为贵。”一个地方,总得有了人、有了大量人才,方能有活力、有希望、有未来。一个地方对人才的渴望日趋强烈,原因就在于人才对一项产业、一个行业来说,带动作用不可估量。正是因此,不少地方和部门想尽各种“招数”,在引来“凤凰”上纷纷推出“创新”举措。只是,“非得贤难,用之难”。如果说集聚人才体现的是一种理念,那么因地制宜用好人才,让人才真正能够尽显其才,考验的则是能力。
筑巢引凤只是人才工作的第一步,极尽所能把人才吸引来只是起点,遵循人才的发展规律,搭建大展拳脚的“舞台”,“用好”才是关键。这同样需要我们想尽办法,不断在“搭好黄金台”上创新“招数”。毕竟,只是拘泥于单纯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这样的“短期刺激”,对于引导和培育人才,恐怕效果不彰。对人才来说,“舞台”既指提供良好的事业平台、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包括涵养适宜的环境土壤、提供相应的人才政策。由此来看,我区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大中型企业等人才密集型单位建设“人才小高地”,无论对促进人才培养、形成人才“洼地”,还是对直接推动科研、取得技术攻关,都大有裨益,可谓正逢其时,越多越好。(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