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命线,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加快宁夏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政治担当。
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就是要始终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为念,坚决维护团结,全力促进团结,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深刻领会“九个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以“九个坚持”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前提。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才能对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制度建设目标和制度保障。这是对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推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决心所在。“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途径和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顺应广大人民的期盼。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显著优势之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只有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唯有坚持“五个认同”才能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因此,要积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创新公共治理的政策措施,拓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渠道。交融并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而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宁夏要以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机制, 着力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努力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氛围。通过共居共事共学共乐,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让各族群众学习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宁夏各族人民共浇民族团结之花、共唱民族团结之歌,各族群众在生活中互帮互助互让,在文化上互学互鉴互赏,在发展中互促并进共融,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步。
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命线,要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守望相助风尚,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力以赴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宁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田光锋 姜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