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思想周刊
严管之下方能驱逐枸杞“劣币”
2019-12-24 07:37:33   
2019-12-24 07:37:33    来源:宁夏日报

  在咱宁夏,提到枸杞,总会吸引众多目光。

  前两天,就有两则消息与之有关。一则是,宁夏枸杞又获奖了,在日前举办的“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上,宁夏枸杞区域农业公共品牌荣获2019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中药材产业”类别第二位;另一则说的是,宁夏“红宝”亮相第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一些来自南昌当地的采购商对宁夏枸杞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事实上,枸杞这些年早已成了我区一块闪亮的招牌,说到枸杞必然提到宁夏,言外之意已不仅仅在于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还有常年以来打造品牌背后所付诸和追求的高品质、好口碑和信誉度。就像新闻中所说,近些年我区既做内功,推动“枸杞基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不断完善枸杞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新制定枸杞地方标准9部,国家团体标准2部,道地药材标准实现零突破”;又做外功,“积极组织企业参展推介,促使了一大批宁夏特色产品和宁夏名优品牌走出‘塞上江南’,走向全国各地,进一步提升了宁夏品牌的对外形象,也为企业打开销路搭建良好平台”。在内外兼修下,宁夏“红宝”已然是享誉全国、当之无愧的拔尖品牌。

  但是,斐然成就背后也难免存在瑕疵。正如博览会上一位参展商所说,“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冒牌货冒充中宁枸杞,甚至连经销商都分辨不出来真假”……可以想见,这样的现实问题对于宁夏“红宝”品牌的伤害该有多大!这也警示我们,打造品牌重要,维护品牌品质更重要。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重视品质、重视信誉的社会,无论什么样的品牌,无论它有多红、多畅销,一旦品质撑不起公众期待,就会瞬间被打回原形。之前国人因三聚氰胺对国产奶粉品牌失去信心,章丘铁锅经历从“难买”到“难卖”的曲折等,都是现实中的惨痛教训。

  因此,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合力擦亮宁夏那抹招牌红,已成当下之急。

  一方面,应当通过宣传、管理等手段,确保枸杞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都保有高品质,不能因市场供不应求、商品炙手可热,就加快生产、忽视质量,甚至简化程序、降低标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要延长产品价值链,通过各种创新手段,赋予枸杞更多市场竞争力、更大品牌价值。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制度安排跟进市场监管,经过严查严管切断各种“李鬼”的生存可能,用制度手段大力驱逐“劣币”,还市场一片清朗,赋予宁夏枸杞这一品牌无可比拟的市场竞争力。(贺姗姗)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