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几千年来,在与各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中医药总结了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为我们今天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治疗新冠肺炎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亡率 中医药大有可为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此次疫情防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多部门、多批次积极组织中医药精锐力量深入临床一线诊查患者、总结规律,指导当地的中医辨证治疗。截至目前,28个省(市、区)630多家中医医院共派出31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同时,各省市也设立了中医药专家组,在救治中积累了很多符合当地实际、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形成了覆盖疾病全过程的中医治疗方案,纳入了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诊疗方案。同样,宁夏也在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中医药专家组,全程参与疫情的防治,截至2月23日,宁夏全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1例,中医药参与治疗70例,参与率为98.6%。目前已经治愈出院56例,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98.2%。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治中全过程、全方位地发挥治疗作用。
中西结合 优势互补 共抗疫情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两种医学体系,在应对疾病方面各有所长,应坚持优势互补。从患者整体出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所长,做到中西医互补,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有效做好救治防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中西医协同发展,共同谱写中西医结合抗疫的新篇章。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全面部署,再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
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中西医结合在防疫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回顾、思考及借鉴。1954年,石家庄暴发乙型脑炎,在中医温病大家蒲辅周、郭可明等提出的治疗方案指导下,经中西医合作治疗的34名乙脑患者无1例死亡。经卫生部专家实地调查,肯定了中医疗法的效果并向全国推广。2003年SARS暴发,面对这个当时世界医学界尚一无所知的新型传染病,在实施有效防控的同时,中医大力发挥治疗作用。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医院收治了58例病人,没有病人转院,没有病人死亡,没有医护人员感染,取得了“三个零”的成绩,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肯定。中医的介入为抗“非典”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正是中医治疫的又一典型范例,也反映出中西医结合一直在促进医学发展,提高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传承好中医药 守护健康中国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仅是中医药人的期待,更寄寓着一项事业最长远、最恒久的梦。而中医药也正以崭新的姿态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并日益显现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传承好中医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独特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保障着中华儿女的健康。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通过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如穴位贴敷、针刺、香囊、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习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因而,我们要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让中医药成为中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
推动健康中国就要发展好中医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中医药是中国原创并具世界性需求的一个“宝库”。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多不胜数,据《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可知,1840年以前就有826条相关记录。以史为据,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治未病”特色优势,可以迅速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有效节约卫生资源,显著降低医疗成本。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发挥中医优势,构建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完美医学模式,让中国人享有全世界最好的诊疗服务这才是建设健康中国必由之路。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要用好中医药。回顾过去,在乙脑、SARS等重大疫情暴发时,中医药就为疫情的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建立有效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好、运用好中医药在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大力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如穴位贴敷、针灸、香囊等中医药外治法;全面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窦红莉)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