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的乡愁,不过是一碗深情的面食。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中宁的丫头会擀面”,这是一首在宁夏广为流传的歌谣,也是面食在宁夏拥有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的佐证。
在宁夏,面食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著称,各具特色的面馆遍布大街小巷。蒿子长面、羊肉臊子面、青拌面、刀削面、炒拉面、生汆面……一碗碗色香味美的面食,不仅是当地人餐桌上的最爱,也是游客迷恋这里的最佳理由。
在众多受欢迎的面食中,生汆面独树一帜。每一碗面,看似清汤寡淡,吃起来却回味无穷。生汆面“汆”字,形象地阐述了这道面食的精华,就是用水汆出来的羊肉丸子,一如“汆”字的字形,入水即为“汆”。生汆面其实就是羊肉丸子小揪面,以固原三营的生汆面最为有名,汤味浓厚,丸子鲜香,后味有一股花椒油的味道。
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创业者离开宁南山区,带着手艺和期望奔向银川,生汆面随之走出大山,来到繁华的都市,逐渐获得市民的青睐,在做法上也被赋予更多创新。景福巷穆和园餐厅,杨晓波和杨海瑞兄弟俩,15年前来到银川创业,一碗地道的生汆面成了店里的招牌。老派生氽,讲究豆腐、西红柿、牛肉片等配菜全部生下,出锅前,碗底点芝麻油,面入碗中,香气袭人。为了更贴近本地人的口味,兄弟俩在肉丸子上苦炼内功,制作又脆又弹的肉丸,关键在于摔馅,这点很关键,直接影响到弹性,兄弟俩熟练配合,轮番摔打,直到摔不动为止,摔打好的肉丸子放冰箱冷藏两小时,以确保丸子的劲道。
近似标准化的流程、人力的悉心养护,这是肉丸进化的路标,指引着他们通向完美风味的终点。两小时后,丸子以主角身份惊艳登场,与其他配菜一起在熬好的牛骨汤里汆,再将半熟的面片捞到牛肉汤里,和丸子、粉条、菠菜、木耳等配菜烩到一起,肉和汤里瞬间多了几分清新。一道经典美食让食客的味蕾有了多层感受,更为重要的是,在一碗热气腾腾的生汆面中,重温了记忆中的兄弟情。 (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