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与星级餐厅相比,这里的食材不一定是最高档的,环境更是天壤之别,但这里却浓缩着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生活。
这里,是怀远夜市,因地处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路而得名,也因依托众多高校,吸引年轻人聚餐、购物而繁华出名。
从几家路边摊 逐渐发展为规模夜市
怀远夜市的前身是银川棉纺厂,上世界80年代末,棉纺厂附近建起了商场和少年宫,陆续开起了西夏商场和宁大商场。
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每到华灯初上之时,怀远路与文萃街十字街口,宁大商场西侧,就零星地摆起了羊肉串烧烤摊。站在铁皮烤炉的旁边,撸上十来串,视为人间美味。
后来,羊肉串摊位越摆越多,炒田螺、炒疙瘩、酱羊蹄也逐渐出现在夜市的“食谱”里。摊位老板们除了售卖自家小吃外,还会应顾客要求从相邻摊位点“外卖”。
“起初是以吃为主,后来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都开始在这里摆摊,从单一饮食扩展到卖小百货,时间长了慢慢就形成了固定的夜间摆摊场所。”宁夏乙天餐饮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金铁钧对那个年代记忆深刻。彼时,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作为市场管理方,与这里长期打交道。
随着自发经营摆摊越来越多,规范化管理也被提上议事日程。2000年前后,“怀远市场”建成了,街边卖小吃的摊贩集体搬进了市场,但这依然挡不住人气对商户的吸引。一部分商贩推着小车出现在市场门口,成为新的夜市经营者。而卖小百货的摊位则从十字路口一路向西一直摆到自治区人民医院门口。
“以前,怀远夜市相对管理比较松散,后来为了提升怀远夜市的功能与品牌知名度,西夏区城市管理局正式聘请宁夏君美盛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怀远夜市进行管理。”金铁钧说。
刚刚接手时,怀远夜市以小百货零售为主,小吃摊点只有20多家,因为管理规范并且刻意引导。慢慢地,不仅宁夏本地的小吃越来越多,其他全国各地如山东煎饼、云南米线、武汉鸭脖、大连铁板鱿鱼、台湾章鱼丸子等地域美味也纷纷“入驻”。
如今,怀远夜市已经汇集了各种小吃摊点100多家,小百货近400家。夜市的正北方向,曾经的工人文化宫拆除后,原地建起的商业综合体宁阳广场,其地下一层的“宁阳不夜城”是怀远夜市的衍生,却又不尽相同。“这里能容纳914家商户,很多在怀远夜市的商户都在这里开了分店。”金铁钧说。
食客和摊主都是记忆的主角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会回到这里,这里不仅有吃过的美味,更有年少轻狂的学生时代在这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曾经在宁夏大学求学的“杀手情怀”(网名)说,“每次回到宁大,逛怀远夜市和逛校园,是两大保留项目。每次到怀远夜市,首选便是哈记羊蹄,每次看到八元九元一个羊蹄的菜单,就想起大四的时候,几乎每天从逸夫图书馆自习归来,都会和隔壁宿舍的同学一起到怀远夜市吃一个羊蹄,只为解馋。那时,一个羊蹄1.2元。”
如今的怀远夜市里,已经找不到哈记羊蹄的身影。诸如每一个曾经求学的少年一样,一拨人离场散去,马上又有另一拨人登场亮相……漫步怀远夜市,曾经被许多人口口相传的经典美食或者“网红店”已经不见了踪影——大胡子烧烤、吴忠穆萨面馆等等,但也有一些人一直坚守在这里——诸如宫廷香酥牛肉饼、丁铁民烤蛋,更有一些新鲜的美食加盟并火爆起来。
丁铁民烤蛋的摊位前,总是有人驻足。
15年前,丁铁民追着孩子的脚步,从东北移居银川。“来了总得想办法谋生,想起小时候在东北,父亲做过烤蛋,就想试试看。”老丁嘿嘿一笑,“那时候一天卖5串,一串1元钱,宁夏人都以为是烤土豆。”后来,老丁的孩子去了新疆工作,老丁却留在了银川,一心一意卖烤蛋。与儿时吃过的烤蛋不同,老丁的烤蛋通过将蛋清与蛋黄摇晃融合后,再经过老汤卤制、烧烤,最后撒上秘制的调味料,独特的风味着实让人欲罢不能,平均每天能卖出1500串。
老丁斜对面的摊位,是固原尔利水煎包。28岁的摊主姚龙一边搭着话,一边给顾客装包子,“前年年初,我来过这里一次,当时看这个地方人挺多的,就觉得在这做个生意挺好的。”当年3月5日,姚龙就麻利地在怀远市场门口支起了摊位,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做水煎包是爷爷那一辈的手艺。我爸是河南人,我妈是宁夏人,所以我们家的水煎包店在洛阳、固原都有店,我看怀远夜市没有卖水煎包的,所以在这也摆了个摊。”
在怀远,无论是食客,还是摊主,都是这里的主角。
大连铁板鱿鱼、炭烤扇贝等美味也纷纷入驻。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怀远夜市从几家路边摊,逐渐成长为规模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