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茶楼人影错落,说书人细酌一口后醒木拍桌,絮絮叨叨道着一座花影重叠的城市。
重庆的天空是被高楼分割的,在成片成片的灯光之上,几道狭细的小道,却成了九宫格火锅上的分割线,据说重庆最正宗的街边烧烤,就是出自这一条条幽深的街道。来时下了几滴小雨,很像歌词里的意境,“子落楸枰雨落鸳鸯瓦”。
恰如以往,提前精心挑选民宿落脚歇息。不同于厦门的小资古典,不同于阆中的古朴简单,重庆的名宿是有些夸张的,追求着前潮,对所谓的时尚“阿谀奉承”着,清一色的Ins风,清一色的榻榻米、木质家具,倒是令人不知所措了。七拐八弯地跟着导航差点开进长江,才明白原来所谓的大酒店,其实隐匿于单元楼之中,而一家就占了一整层名宿,倒也不甚稀奇。
民宿在三十楼,小电梯吱吱嘎嘎地飞驰而上,一方窗户直对着长江。三十楼仿佛不是什么高楼,重庆的天空是被高楼戳破的。从民宿到主街需得爬一段一百多阶的坡,坡是沿着菜市场建的,楼梯侧牙是青苔,公厕旁居然有小面馆,每天早上来客不少,面馆挂着“重庆倒数第一小面”的招牌,也是颇有一番苦中作乐。每栋楼挨楼,楼楼三十层,层层几十户人家,多少年轻人带着一番热情,打拼多年在这座极乐城扎了根。很多人为了生活吃着公厕旁的小面,大广场上时尚的年轻人逃脱了灯红酒绿,又要为了挤上回家的地铁乱了造型,又有多少人在一个个高楼小隔间里平庸一生。
这个城市的繁华吸引了太多人,但城市里的客人除了眼前的辉煌灯火不知还有什么褒奖,每个城里的客人为了不成为大千世界的一粒芥子而拼尽全力。
网上但凡是来重庆的攻略,大多离不开吃,热辣与美食似乎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
佩姐火锅香辣,肚啊肠啊的,在辣锅里涮得很是自在,只是重庆特别的特色,被排挤在桌外的麻酱文化,会让北方人民心惊一番;磁器口千年古镇,落了俗套的木质建筑虽淹没在人山人海之中,老店铺门前的老猫不知被谁踩了尾巴,在老麻花和桃花酿中乱窜着让人群更慌乱一些。街上随处可见的汉服娘在簪店门口敞开腰包,感谢重庆古镇的富有让店铺多了一丝花样;洪崖洞的夜景金碧辉煌,殊不知拥挤的人群究竟有几人窥得天机,在重庆的五个晚上每晚都被电梯口排队的人群吓到。不过好在有熟人带路,可以寻得深巷中正宗的抄手小面;天坑地缝美景动魄,栈道上熙攘的人群更令人心惊,龙眼泉飞漱其间,谁家的孩子噗通落水,倒是失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传说中的玻璃栈道其实并不可怕,还能称得上老少皆宜。五大三粗的男子为了拍小视频哗众取宠地趴在地上鬼哭狼嚎才令人害怕;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一天在一条老街上溜达,民国风格的小洋楼把街道镌刻得很细致,好不容易看不见街边喧闹的店铺,竟有一丝恍若隔世的感觉。
市中是闹的,就连古镇子也是闹哄哄的让人落不下脚,然而街边的老人们却都是悠悠闲闲地扎一个小马扎搓两圈麻将,在这急匆匆的江山风雨中,倒是多了几丝侠骨柔肠。
说书人用书中一句话总结了这座城市和城中的人们:“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王若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