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逛北京故宫,品年俗,话团圆,是我们一家人最难忘的春节旅行。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在《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末代皇帝》等电视剧中看见过故宫气宇轩昂的影像;陌生,毕竟是紫禁城。
早就听说,北京故宫精心打造了“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令人心驰神往。进了故宫,只见一道道宫门张贴着春联和门神,一个个廊檐下悬挂着美丽的宫灯,整个紫禁城里年味十足。此次故宫博物院展览分为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部分,而且将故宫开放区域全部按清宫旧俗复元年节装饰,为年味注入了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能在故宫里过年,无疑是感受年俗文化接地气的方式。在午门雁翅楼展厅看到了近千件文物摆放其中,全面展现了清代宫廷的过年习俗。在紫禁城开放区域使用超过1000件门神春联等装饰,还原了极具宫廷特色的场景。展厅还展示了古代高规格的皇家“交响乐团”——中和韶乐,一排排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夺人眼球,为热闹的春节增添了一丝神圣气息。
民间过年挂灯笼,皇家过年挂宫灯。只见乾清宫数十盏华美的宫灯与天灯、万寿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皇家过年要立天灯和万寿灯,这一活动是清代中期最盛大的活动。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中消失的场景,故宫的能工巧匠通过广泛查阅文献,首次复原壮丽的天灯和万寿灯,重现乾隆盛世的过年盛景。
民间除夕要吃团圆饭,皇家自然也不例外。在“敦亲睦族”环节,故宫参照乾隆四十八年膳底档的记录,复原了皇帝与宗亲、后妃分别畅饮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团圆和陪伴、辞旧和迎新这些年节文化。
在贺卡上盖印章,在数字体验中徜徉,在老字号方阵中流连,在展位购买充满文化创意的“故宫猫”与折扇,把紫禁城的年味带回家……走出故宫,看着一家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内心溢出满满的幸福感,在故宫感受醇厚壮美的民俗年味的同时,我们一家也尽享了节日的欢乐。(记者 时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