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日暮。
春尽未尽。有时,我们会在季节深处迷路。 在生活辛辣丰饶的气息中,美好的时光如晨雾般转瞬即逝。很多时候,难免会被诸多琐碎的惯性裹挟,日复一日中,某些激情的火苗也会在暗夜里凋落成泥。 谁不喜欢风一样自由的感觉?而许多获得,需要付出代价,正如刀口舔蜜。 这个时候,看看古人眼中的飞絮,看看伫立在风中的白杨,在迷蒙细雨中漫步,吹吹乡间的风,挑几样野菜,感受平凡中蕴含的美感……这些,都会重新唤醒我们沉睡的灵性之光。 深山里,丛林间,那些树木、小草,沉默坚定地生长着,因一种内在的力量,萧索而坚韧,饱满而透亮,可迎八面来风,可抵风刀霜剑,对自己的内在生命永远怀有无限的自信与憧憬。 日升月落,潮起潮落。睡起春风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古人眼中的飞絮
暮春时节,满城柳絮作雪飞。
北方的春天,总是在杨花柳絮的漫天飞舞中瞬间切换成夏天模式。
猝不及防的炽热也就罢了,只是这恼人的飞絮,实在让市民吐槽不已。你看“春季飞雪”的银川:大街小巷的灌木丛一夜“白头”,河道和湖面如同即将烧滚的水泛着“白沫”,墙角路边翻卷着一堆堆的“毛绒”,就连密闭的房间里也侵入飘忽不定的“白蛾”……看着这种情景,随口竟哼出了《殇雪》的歌词“每当雪花纷纷飘落,想你是我戒不掉的习惯,望着天空我苦苦追问,为何老天要牵错这情缘”,以雪问絮,感觉还有点应景。
在现代人看来,飞絮至少有三宗罪:健康的麻烦、安全的隐患和市容的祸害。不断有人呼吁加强治理,甚至建议将杨树、柳树赶出城市的极端诉求。有关专家倒还冷静:“飞絮是杨树、柳树传播种子的自然生命过程,杨树、柳树有强大的生态作用,树木应该保留,但希望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治理飞絮,实现有絮不成灾”。有媒体也曾报道说一些城市通过给飘絮的雌树进行“绝育手术”,在树叶上喷洒一种药剂,这样就能在果实裂开飘出絮前进行防治。还有的结合机械化清扫车辆对飞絮点位实施湿覆盖等办法进行抑制。那么问题来了,古人面对这无边飞絮萧萧下的情景,是作何感受呢?
也烦!你看杜甫老先生怎么说:“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单就“癫狂”二字,道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迁怒于柳絮的肆意妄为,应该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隋代无名氏“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杨花非常轻盈,如果风力较猛,便向一个风向疾飞,只有微风之下,才会忽高忽低,飘来飘去,搅得满天都是。“漫漫”二字,写杨花飘荡,无边无际;一个“搅”字,则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杨花烦乱的样子。晏殊说“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将春风拟人化,是它不好好管教住这些杨花,任由这些杨花乱蓬蓬地扑打人面。一个“乱”字,不仅是写杨花的状态,更是道出了词人内心的烦乱,一语双关。“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不安分的杨花挤进闺房,让闺中女子梦中都怨恨杨花,极力渲染人物的孤独失落之感,实际上是借杨花怨自己的丈夫。丈夫也许远在千里行役戍边,或“重利轻别离”在外经商,一个春天都在外游荡,从不留恋故土,触景生情,无端让杨花躺枪。
还愁!暮春时节,百花凋残,弥漫天际的茫茫飞絮给人平添了不少愁绪,不由得生出韶华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隋堤上漫天飞舞的杨花柳絮凝结着多少兴亡之叹,代表了历史的沧桑、繁华的逝去。多情自古伤离别,柳絮就化作了愁绪。“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江边送别挚友,感叹相见无期,千言万语道不尽离愁别恨,一句“愁杀人”,借纷乱飞舞的杨花把离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人间最苦莫过于这“闲愁”,百无聊赖时莫名状的苦闷,犹如漫无边际、飘飘渺渺、丝丝缕缕的柳絮,总是挥之不去,让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
当然,赞美者也不绝于耳。在一些达观文人眼中,那扑面沾衣、无拘无束、灵动活跃的杨花柳絮,十分多情又富有生趣。正所谓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张先的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月明风清,夜色深沉,这时空中漂浮着无数的柳絮,杨花点点飞舞,动作轻盈、若隐若现,一点影子也不留在地面,凸显恬淡迷离之美。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也写出一个月白风轻的夜里,一切都透露着宁静与祥和的意象。描摹杨花柳絮洁白似雪的诗文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东晋女子谢道韫反其用以柳絮喻雪花,“未若柳絮因风起”,构思实在是新奇,真可谓妙笔生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红楼梦》中组织的大型诗歌结社——桃花社,五首《咏絮词》延续了谢道韫的这种风格,轻扬而又有深意。比如薛宝琴的“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香雪是梅花的代称,把柳絮比作从树上落下的梅花,使柳絮显得更加迷人;史湘云的“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又把柳絮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由于薛宝琴的“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也使《柳絮词》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紧密地联系起来。
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无论是杨花柳絮自在逍遥漫天飞,还是轻盈洁白妙趣生,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与品格,只不过是古人借景抒写胸意而已。俗话说,境由心生,事在人为。看着飞舞千百年的柳絮,思接千载,神游万仞,和古人神交,实属一件趣事。以这样的心态看飞絮,也就释然了,毕竟它也是春的一员,为春天增添了不少情趣。(行者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