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相约骑行,在黄河边游走拣拾石头,让人回归自然,是一种健身时尚,也可以通过赏玩石头交友、陶冶情操,真是莫大的人生喜乐。”在银川从事媒体工作的陈峰,一年前偶然通过一次收藏交流活动,“痴恋”上了黄河石。如今,54岁的他周末闲余拣黄河石成了最大的爱好,对于赏玩黄河石,他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石带着母亲的体温,欣赏黄河石,就是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畏,也是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近日,宁夏公布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黄河石鉴赏艺术作为传统美术进入名录。
宁夏黄河石产于银川及中卫一带黄河水系中。黄河石质地坚硬、细腻、浑厚圆润,品种繁多,由火成石、沉积岩、变质岩多种岩石构成。黄河奇石产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独具风格,可以从“形、纹、质、色、意”等角度鉴赏,大者可立于庭堂,小者可置于几案,具有很高的自然、历史、人文、审美价值。
据宁夏观赏石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粟平介绍,宁夏黄河石鉴赏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是赏石文化形成最早的省份之一。在赏石界形成了“南柳(广西柳州)北银(宁夏银川)”的局面。目前,爱好、收藏石头的人群在全区达数千人。
今年68岁的宁夏奇石馆馆长陈西亦是一位“石痴”。他如此形象地阐述了黄河石的文化艺术内涵和于现代生活的融入:“黄河石承载着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文化、历史等多种信息,欣赏黄河石就是一种对中华文化、历史的唤醒、认同和追忆,而发现和欣赏一块石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欣赏喜欢的石头就是欣赏发现,欣赏自己投入的情感,就是欣赏自我,你说多美好!”
陈西说,中国人的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不像玉石、书画等艺术品欣赏是富人的专利,黄河石源于自然,它的欣赏和把玩,没有门槛,很接地气,它属于普通百姓,也属于平常生活,可以原生态把玩,也可以艺术再加工,开发文创产品。
银川市民小马是一名普通的石头爱好者,她在自己的一篇小文里这样抒写赏玩黄河石的遐想和情怀:“如今在我的书架、花架、窗台上,看到一块块黄河石,仿佛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把它摆在木头的小盒子上,拳头大的石头立刻就像一座山,壁立千仞,而你仿佛被缩小成了点,置身幽谷仰望……”在他眼里,黄河石里究竟藏着多少沧海桑田的秘密,无从知晓,他只觉得,任何一块石头在眼前都是饱满的生命,或历史或哲学地存在。(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