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
很多时候,这座山脉只有一种颜色。
山脉的颜色,由雨水决定。
因此,这座地处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干旱带的山脉,很少云雾缠绕。
雨露滋润,万物生长。原来,坚硬如铁的山脉要想花枝招展,竟然也要看雨水的脸色。
但这并不影响这座山脉的气质。
少了雨露的滋润,这座大山四季如一,一点也不婆婆妈妈——
山上,风的痕迹大过雨水的痕迹。
山下,得益于他的庇护,万物欣欣向荣。
峰峦叠嶂中,山脉永远清晰可见。
素面朝天,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也许,这座大山就是父亲,他更乐见的,是膝下的城市乡村像儿女一样,在他的庇护下,日新月异,顾盼生辉。
小火车
不管留意不留意,几十年了,这列绿皮小火车,一直忠实地穿梭在银川平原和贺兰深山之中。
就像一枚银针,一直别在北部宁夏的衣襟上。
它真的是母亲手中的那枚银针,缝补、连缀,一根细线线,把散落在宁北大地上的孩子,拉在一起——
银川,平罗,大武口;石炭井,呼鲁斯太,乌兰,白芨沟……
有的模糊,有的清晰;
有些人忘了,有些人没忘。
但在母亲的眼中,它们都是自己的孩子,那些名字一个都不会少,被挂在心上,含在嘴里。
你看,登上那列小火车,车厢里,全是素未谋面的亲人。
大磴沟
小火车进入贺兰山腹地,在一个叫“大磴沟”的地方喘了口气。群山颔首,睁开朦胧的睡眼,看着这列绿色的长龙融入它们的怀抱。
这个地方为什么有这个名字?问了很多人,有很多种回答。不管怎么说,都有一种温暖蕴含其中。
这里有煤,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这里有泉,让一片灰蒙蒙的群山有了罕见的绿意;这里有人,让沉寂的群山不再沉寂。
这里氤氲着一种情愫,让许多事物都变得善良。
离开那个地方许久了,总觉得有一盏灯,亮在记忆深处,闪闪发光。(王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