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桂花落与人闲,有没有关系呢?
桂花的开落似乎无关人的闲忙,细细一想,世间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闲忙是相对的,忙的时候往往会忘我,专注于所忙的事情,似乎切断了与世间的一切联络,哪里还能看得到桂花的飘落,不过,一旦有了闲心,突然惊觉秋风又起了,空气中满是桂花的清香,脚步不觉走向了桂树,发现树下已积满轻黄的落英。
桂花落,说的不单单是落桂花,或者说,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桂花落,言外之意,指的是人对生活的态度。
很多人喜欢北国的秋,很享受北方秋天的况味,郁达夫曾写道:“北国的槐树,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读到这段文字,我会想到桂花树,以及落了一地暗黄的桂花。
我查了一下有关桂花的词条,桂花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经受零下13℃的低温考验。有现代的科学手段,加之桂树自身的适应力,想来桂树应该也能在比较冷的地方生根。
现在,不知会有多少人去留心桂花的开落,人们忙于为生活打拼,心理压力大,心灵的空间有时会被实物拥塞,没有空闲之心去感受桂花飘落的缤纷之美。
清代张潮曾言:“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说的就是人对待生活态度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在身处的时代,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守住自己的内心,活出自己的那份快乐。所谓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古人似乎十分讲究生活的情趣,享受生活,明朝文启美《长物志》有关于植桂文字,“辟地二亩,取各种(桂)并植,结亭其中,勿以他树杂之,树下地平如掌,洁不容唾,花落地,即取以冲食品。”,其又言,“(桂林)不宜额以‘天香’,‘小山’等语。”而今,社会上不缺土豪,或许也会买一块地栽植桂树,但一定会附庸风雅地题上“天香”“小山”的匾额。
对生活的态度,不是随口说的,需有文化素养打底,有了文化底蕴,人便能在纷繁虚浮的社会中见真得趣,才能忙里偷闲,闹中取静。人有闲,便可见桂花落,心沉稳,人就变得静虚,对生活感受的触须便会向八方蔓延。
其实,桂花落三个字,便是文化的符号,心中有文化的滋养,人生何处不飞花。(马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