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文化周刊
2019.10.24第四十三期
2019-10-24 09:17:47   
2019-10-24 09:17:47    来源:宁夏日报

【文化周刊·旅游休闲】【文化周刊·美术风尚】【文化周刊·六盘山】【文化周刊·映像】

11.jpg

寻找秋天

  编者按:一股冷空气,似乎带来了冬的气息。站在街边,眼望着泛黄的叶片还挂在枝头,没有完全飘落,依然忍不住想要抓住秋的尾巴,哪怕只是在阳光灿烂之时,捡一片落叶,夹在书本里,以此来收藏秋光。


景区里邂逅秋色

  10月,是来一场“说走就走”旅行的好时节。每到这个季节,都会在脑海里给自己定下一个个“不切实际”的目的地,幻想着一段又一段“假如”的行程。

  即便秋日所剩无几,即便没有“假如”,在宁夏,依旧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美景,静待和你来一场邂逅。

  沙湖:芦苇一捆一捆的金

  你可曾在秋天遇见沙湖?不同于碧波与绿色芦苇荡的同色映衬,秋天的沙湖多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有游客如此形容秋日里的沙湖:“芦苇是一簇一簇的黄,一捆一捆的金,在水天一色的映衬下愈发绚丽摄魂。”

  步入秋季,沙湖景区苇花飘香,天蓝水碧。沙湖的醉美秋景,不但吸引着游人纷然踏至,同样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鸟儿络绎不绝。它们栖息在芦苇丛中,畅游在水面上,时而展翅翱翔,时而俯冲觅食,蔚为壮观,眼前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生态景象令游人驻足观赏。

  特别是红嘴鸥,因其天性与人相亲。成批围绕在游客所乘船只及码头等人流聚集处,游人们拿出面包喂食鸟儿,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在沙湖这片80余平方公里的湿地上,拥有的候鸟数量达120多万只,包括苍鹭、白鹭、黑天鹅、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保护动物。如此庞大的候鸟种群,得益于沙湖多年来一直秉承“低碳、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尤其是近年,沙湖从各方面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当下大批候鸟的集结与回归,也恰恰是环保治理成果最好的佐证。

  黄沙古渡:壮丽磅礴的黄河湿地

  10月的黄沙古渡,秋韵浓郁,层林尽染的金黄外,还有秋花万紫千红最后的绚烂。万物祥和宁静,微风撩动碧波,处处都是让人陶醉不已的美景。

  徒步行走在木栈道,静静观赏着眼前的秋韵之美。高低起伏的沙丘,漫无边际的沙海,雄浑的大漠在寂寥的深秋里别有一番味道。

  一条大河纵贯南北,西边是一望无际的银川平原,千里稻花飘香;东边是广袤无垠的毛乌素沙漠,雄浑壮美。眺望缓缓流淌的母亲河,深秋渲染下,她显得更加慈祥安逸。不远河畔处,古老的羊皮筏子无言诉说着过往种种,耳畔似乎还能隐约听到数百年前,这里响起的声声驼铃。

  秋日里的古渡口,是一种别有风味的磅礴壮丽。即便身份从西夏时期的顺化渡口,转换至今日的黄沙古渡,作为黄沙古渡历来的象征,古渡口依旧见证了太多太多:不论是昭君出塞还是康熙渡河,抑或是北击匈奴乃至到朱栴巡边。古往今来,这里也曾商贾来往,文人汇集。时光如梭,这方历代名人踏足过的净土,早已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一盏明灯。(记者 张 唯)


自然保护区里收藏秋光

  这个秋天,似乎格外短暂。稍显慵懒,一场秋游就只能停留在计划之中。还未来得及收集落叶,冷空气不由分说,推开季节的门,高冷而入。

  珍惜短暂的秋光,也有一些方式。秋色在一个暖阳的午后,在朋友圈的九宫格瞬间,也在自然保护区的眼睛里。

  在贺兰山,秋色是舒朗的。

  黄叶映衬,以群山为背景,不觉萧瑟,独享天高云淡的广阔。景区共享着这座山。无论是去苏峪口爬山,还是拜会双塔,赏岩画,访古村,都会在这个时节,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色彩。俯瞰山间,树木热闹地簇拥在一起,道路像从调色盘里穿行而过,向远方延伸。

  在哈巴湖,秋色是盛大的。

  “夏如碧玉之绿,秋如七彩之衣”。有人说,金秋哈巴湖的美景和小叶杨,仿佛让人看到些许胡杨林的影子。在毛乌素沙漠南缘,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如一处秘境,水面映出秋色几许,全景呈现季节的绚烂。从黄沙漫天到荒漠绿洲,感受生机。

  在罗山自然保护区,秋色是恬静的。

  色彩在漫山遍野流淌。在半山坡,垂钓秋色,不知名的果实,或是随微风点头的草木,写意沉静,诠释和谐。

  在自然保护区,感受本真的自然。以眼睛为镜头,适合特写,也适合用作前景,用心撷取,就足以收集温暖的能量,抵御之后的寒冬。(记者 毛雪皎)


小微公园里记录秋日

  每年的9、10月份,金秋送爽、大地丰收,是宁夏最舒适、最饱满的时节。万物生长由繁盛到渐衰,在大幅降温之前,叶经风霜或随风飘落,或变换丰富的“生命色彩”,点缀着城市里的公园、街道,或是小巷深处。

  天高云淡时,排排南飞雁。天,极高极远;地,宛若色盘。宜人的天气赋予人更多好心情,不妨走出家门来踏秋。

  而在银川,按照500米内必有一处公园的城市规划,家门口的小微公园“当仁不让”成为市民赏秋的“打卡地”。

  凤凰公园:碧云天 黄叶地

  蓝天白云下,一条长长的彩色沥青路两旁,白蜡、杨树、国槐、柳树等树种组成了一条色彩丰富的林带。垂柳还是绿色,杨树已落下黄叶,而白蜡树叶则开始由黄变红,高低错落间,尽显层次。

  “这里秋叶树比较多,公园里栽种的植物有50多钟,既有丁香、国槐、垂柳这些乡土树种,也有引进的胡杨、银杏等树种,搭配草本花卉中的薰衣草、柳叶马鞭草、石竹地被菊等,花期较长,随着季节、天气变化,它们分批改变颜色,使公园里的色彩更明艳、更有跳跃度。”银川市园林管理局绿化一处绿化管理科科长范宁楠告诉记者。

  事实上,凤凰公园的“前身”是一片苗圃基地,树种多为成片栽种,多的有上百棵。2009年,凤凰公园被确定为永久性城市生态保护绿地后,相关部门通过不断调整植物种类、完善基础设施等,才有了如今市民踏秋的“网红打卡地”。“13年前,公园里栽种的杨树胸径只有8公分,现在有20公分,生长周期短,成像快,观赏的舒适度已经显现。”范宁楠说。

  一阵秋风吹过,带来树叶沙沙的响声,此时,“无边落木萧萧下”,一种秋日胜春朝、诗情到碧霄的豪情油然而生。

  落叶不光尽显秋意浓,也是孩子们的“玩伴”。公园里,不少孩子或拿出画板写生,或捡落叶做书签、做拼画。“宝宝,你看,这片黄树叶顶端有点三角形的样子,下面是椭圆形,一根叶柄支撑着它,和树枝连接,我们把它拿回家可以做书签。”王女士带着1岁4个月的女儿边捡树叶边给女儿科普知识。“树叶是秋天的信,带着孩子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变化,就要来公园,让她从小了解节气是万物生长的‘时间表’。”王女士说,落叶的意义是重生。

  毓秀公园:秋日甚美 锻炼正好

  一进毓秀公园,运动的气息扑面而来。人们或三三两两走路聊天,或跑步、骑自行车,公园里尽是奔跑的身影,路标指向不同运动区域。

  常青树、阔叶树、花卉、色带、草坪,这些小微公园的“标配”,在这里也一样有。塑胶跑道两旁,黄色、绿色、红色交相映衬,让色彩随着运动开始流动、变化。

  住在紫阳小区的王女士是毓秀公园的“铁杆粉丝”。“天天都要来,骑自行车绕一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下,呼吸下新鲜空气,感觉一天都有劲。”

  作为全区首个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的体育健康主题公园,毓秀公园将体育与自然、休闲完美融合:全区首条3公里智能化健身步道、3.25公里自行车专用骑行道、智能化健身路径、室外体质测试及健身房训练设备等,一应俱全。

  今年65岁的张亮将公园里的运动设备试了个遍,他最喜欢的还是在健身器材广场运动。“每天10个引体向上,带动着周围的老伙计们也爱上了器械运动。”张亮说。每当他运动时,周围总有啧啧赞叹声,这让他特开心。“家门口的公园,走到哪里都是风景,心情一下就变好了,还有健身场所,一举多得。”

  2014年至今,银川市已建成小微公园52处,面积约93公顷。(记者 徐佳敏)


秋天的颜色

<p>  “沙湖慷慨飞百鸟,换得美丽悦人间”。 本报通讯员 赵志阳 摄</p>

“沙湖慷慨飞百鸟,换得美丽悦人间”。 通讯员 赵志阳 摄

<p>  “落叶不扫”将公园的林荫道妆点成为“景观道”,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特色去处。  本报记者 丁建峰 摄</p>

“落叶不扫”将公园的林荫道妆点成为“景观道”,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特色去处。记者 丁建峰 摄

<p>  哈巴湖。 (图片由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p>

哈巴湖。 (图片由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p>  王女士带着女儿认识树叶。                        本报记者 徐佳敏 摄</p>

王女士带着女儿认识树叶。 记者 徐佳敏 摄

<p>  沙湖秋色。                                                                                                                                                         本报通讯员 赵志阳 摄</p>

沙湖秋色。通讯员 赵志阳 摄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秦文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