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高原雪山滋养的江河依然奔流不息,书写华夏亿万年伟大生命的传奇;那浑圆的落日依然丰盈,高悬于天地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成一幅永恒的壮丽图景。
自号征蓬的“诗佛”,身披鱼符长衫惜别长安,一路轻车简从;奉使凉州赴河西节度使判官,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在才子般的水墨难以表达的边塞, 你则以旅途平仄的诗韵致意,仰望天际——大漠、狼烟、长河、落日。这是一千二百年前盛唐时代的诗人王维,在黄沙漫漫的河西,在黄河三道弯的岸边,看那漠风吹不散的狼烟,在一轮硕大落日的映衬下,给一个王朝发出了喟叹。
南来北往的雁阵伴随丝路的秋去春来,诗人极目远眺,一幅豪迈的图景,被定格在宁夏中卫的沙陀。
当那远处声声驼铃,响彻在沙丘的余晖里,剪影在蹒跚途中迭宕起伏,如渭城驿馆送别的故友。西出阳关,那一杯杯饯行的真情,让边塞远去的背影弥漫着浓浓的酒香。
这份感怀的别离,留给大漠,留下一咏三叹的《阳关三叠》,在历经千年后仍余音不绝。
如今,你途中的凝望已被塑成黄河边的一道风景。落日西下,狼烟已逝,只留下你一腔波涛澎湃的家国情怀。也许,你千年后的家乡,在每年的九月九日,当兄弟遍插茱萸时,仍会想起还在边塞的你。
2
藏兵洞月亮慵懒地躺在云端,安静睡去。那些黑衣行者,随风潜入隐秘处。
黑暗或是安全的玄色外衣,如同这峡谷中深藏的甬道,外界无法感觉它的存在。
这是大明王朝精心设计的一道秘境。星星、月光、太阳,照耀着大地,却照不到崖壁之内的世界,照不到暗藏的刀光剑影。
鹰,在峡谷间盘旋,锐利的眼光,如暗道中的哨眼,时刻窥视着所及之内的风吹草动。
曲折幽深的暗道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似乎上演过“甲士拥矛,将军拔剑”的壮怀激烈。
我看见,洞中的一些粮食,沉睡了几百年,失去春天的芬芳。陈列的刀剑锈迹斑斑,也早已没了驰骋疆场的寒光。
交错的暗道,似乎仍在屏息穿行,却被历史挡在荒凉的峡谷。崖壁之中,议事厅、火药库、粮仓等一应俱全,一个朝代掩藏着三公里的地下战壕。一座平静的山头,残阳如血。
干瘦的峡谷,漠风依旧,时光不再。藏兵洞,已告别了饮马渡秋水。铁蹄铮鸣已成过往。一条地下战道,从岁月中走来,不再诡异也不再是潜伏的秘密杀器。(万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