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宁东
“音乐的发展和时代、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宁夏涌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比如程光华的《花儿唱给毛主席听》《我爱这川里的牡丹》,李爱华和张宗灿写的《黄河船歌》,辛克、张弛、徐肇基写的《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马治中和潘振声的《来吧,朋友》……”
邓宁东:
生于1952年,1980年毕业于原银川师专音乐系。中国音协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原宁夏广播电视总台艺术团团长、宁夏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荣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作品曾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创作有《西海固可爱的家乡》《书香塞上丝路情长》《花儿妹妹》《闹它它》《我们宁夏好地方》等民歌。
一段值得珍惜的时期
1980年,我从原银川师专音乐系毕业后,在中卫一中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也就是这时候,正式踏上我的音乐道路。
这里我想先说一下潘振声先生,他以前是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音协主席,他创作的歌曲想必大家都特别熟悉了,比如《春天在哪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
说起来,我能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到潘振声先生的影响,他觉得我创作很有热情,对音乐也很敏感,来我们学校的时候没少鼓励我。其实他不止鼓励我,作为前辈,他很注重挖掘音乐人才,是位德高望重的人。
《花儿妹妹》的诞生
音乐这个东西,需要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来,就得深入生活体会。有些外地名家来了也会水土不服,写出来的作品没多大水花。但这样的交流对本地创作者还是很有利的,也让本地音乐风格有所突破。
2004年,宁夏文化厅组织过一次创作采风,当时李海鹰、徐沛东这些大家都来了,徐沛东是这次采风团的团长。还有2015年的全国著名音乐家塞上采风活动,也是宁夏文化厅组织的。我在这次活动中结识了许多全国著名词曲作家,其中包括中国流行音乐的领军人物解承强,他是广东人,那首《花儿妹妹》就是我和他合作完成的。
当时,北京的青年词作家李俊伟把他写的《我的婆姨》给我,我拿给解承强看,我俩都很喜欢,一起谱了曲子。歌写好后又改了几个月,副歌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音乐创作来说,真是一段值得珍惜的时期。期间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刚才说的李爱华、徐肇基、程光华等人写的歌都很受欢迎。后来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但很少有像以前《春天在哪里》《山乡盼着你们来》《汗水浇出新生活》等歌曲的生命力久,影响力大。
不过宁夏还是不缺有影响力的原创歌曲,其中民谣发展就很不错。郝建宁、赵牧阳、苏阳、吴宁越这些人的歌我都很喜欢,还有这些年从固原出来的一位歌手周建军,你听他们的歌都是从心里发出的声音,这就是音乐。
是解承强改的,加入“花儿”的特色。我们又觉得“婆姨”这个叫法好像只有北方部分地区知道,就把歌名也改成“花儿妹妹”。
写完后,这首歌的词曲都放到网上,想找人来唱,短短几天就有十多位歌手和我联系。最后歌曲录好了,配合广场舞播放,传播效果挺好的,歌曲朗朗上口,喜欢的人还挺多的。
当然,这样的跨省区合作不止这些,我记得自治区成立30周年和40周年大庆时都组织过音乐创作活动,推出了不少好歌,不过那时候这样的活动还是比较少,后来慢慢变多的。还有去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唱响宁夏山河川”原创歌曲创作及宣传推广项目,请了一批全国著名词曲家和本土音乐人创作,推出了一些好歌,像马希尔唱的《邂逅宁夏》就很有时代感,编曲、旋律也有新意。
本土原创音乐的推广
一首歌能脱颖而出不容易,除了词曲好,还得有方法推出去。早几年,一首好歌能够唱红,除了找有名的歌手演唱,就是通过演艺活动、比赛评奖、大型晚会,或影视剧等。其中,宁夏音乐家协会对音乐人及原创歌曲的推广作用还是挺重要的,1980年办了《宁夏歌声》的歌曲刊物,后来改名叫《民族之歌》,后来经费不足就停掉了。不过协会还组织过很多活动,为音乐人提供了扶持帮助。我还在那里任过两届副秘书长。
2006年,我调到宁夏电视台担任大型文艺晚会的总导演,因为我本身就写歌,对晚会中的音乐也特别关注。这个平台有个好处,就是能把各种资源集中起来,也因此推广了一些作品。像李爱华、郝建宁等,年轻一些的有敖丙辉等音乐人,我们经常合作,还会邀请马慧茹、邓新民这些优秀的歌手演唱,再配上伴舞,就是一个很好的节目。
其实音乐创作就是这样,演不出来就是一张废纸,演唱出来才能走进人心。程牧和张藜创作的《花儿飞,花儿美》、郝建宁的《花儿漫过的地方》,还有我自己作曲的《我在老地方等你》等,都在舞台上被演绎过,也得到了大家的掌声,算是为宁夏原创音乐推广做了一点事情。(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