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本网推荐
银川人的一天 从一份早餐开始
2020-06-15 10:56:55   
2020-06-15 10:56:55    来源:银川日报

 购买早餐。

  一碗热乎的豆腐脑。

 

  刚出锅的油条来两根。

  “油条一根,麻团一个,再来碗豆浆,放半勺糖。”最近一天早上7点多,住在银川市光明小区今年72岁的齐大爷,逛完早市看到油条刚出锅,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还好,有一个空位置。”齐先生报了“老三样”后称心落座。

  店门口摆放的油条、水煎包、炸糕等,吸引着往来人群的脚步,这份独属于银川人的别样早餐,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有了自己的店就有了归属感

  齐先生经常光顾的早点铺位于光明巷,早点铺的老板叫唐泽桃,20年前从重庆来到银川。唐泽桃之前一直在餐饮行业打工,六年前他在光明早市入口旁,支了个摊子炸油条,几年来积累了不少南来北往的熟客。

  “那时候很辛苦,早上炸油条,收摊后还要去餐厅上班,在银川扎根多年,重庆口音都有了银川味儿,但我依然有一种在外漂泊的感觉。2018年,我决定租个店面专门卖早点,有了自己的店,不再给别人打工,便有了家的感觉。”唐泽桃说。

  唐泽桃店里的特色是油条,每天平均能卖出400多根,早餐时间,门口排着的长队成了早市上的一道风景线。后来家里四个人忙不过来,还雇了两个人帮忙。疫情缓和后,唐泽桃第一天开门,就迎来了不少老顾客,不少人专门打车来光明巷,就为了“这一口”。

  “现在每天要制作60多斤油条面,才够顾客所需,除此之外,每天要准备600多个包子,打100多个手工饼,就这样,往往早市一结束,就销售一空了。”

  用心维系留住回头客

  45岁的杨燕也经营着一家早点铺,每天凌晨两点半,当其他人还在梦乡,她和家人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准备工作,磨豆浆、制作豆腐脑、和面、拌包子馅、准备油条面。

  杨燕告诉记者,有时候自己和爱人忙不过来,80岁的老母亲也会起床帮忙,一切准备就绪,五点半准时开始迎客。忙碌5~6个小时后才能收摊,稍作休息后,又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她和爱人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2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作息方式,这些年靠卖早点供两个女儿上了大学。

  每天早晨,杨燕家的早点铺都很火爆,做生意她有自己的秘诀。杨燕告诉记者,自己记性特别好,客人来过两次她就有了印象,多一勺糖、少一勺盐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人要了两个莲花菜包子、一个鸡蛋和一碗豆浆,要求加一勺盐,第二天老人再来的时候,没等老人开口,杨燕就说出了他的要求,自那以后老人几乎天天都来店里点这老三样。

  “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成了朋友,有的客人来吃早点,着急上班来不及给钱,或者有的老人没带零钱,那就下次,记住就给,记不住就算了,反正就是一顿早点嘛。”杨燕笑着说。(记者 闫茜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李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