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银川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中组部确定的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80%的人口、82.6%的党员和91.5%的基层党组织集中在城市。伴随城市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对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以来,银川市聚焦“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的目标要求,从优化组织体系、提升基层组织力;优化人员素质、提升队伍带动力;优化治理机制、提升多元共治力;优化基础保障、提升治理承载力(“四优四提”)四个方面入手,推动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着力夯实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美丽新银川的组织基础。
优化组织体系 提升基层组织力
“我们组织集聚社会力量,聚焦邻里陌生化、需求多元化等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系列为民排忧解难的‘微服务’,让党组织真正成为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赢得了居民的夸赞。”12月10日,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宝湖社区党委书记李红彩说。
今年4月,宝湖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紧抓小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书记,成立了宝湖湾、宝湖天下第一、第二、凤凰花园西区四个党支部。
“支部刚成立赶上了小区原物业公司撤出,面临重新选聘新物业公司的问题。”凤凰花园西区党支部书记高建伟说。党支部率先提出了“居民事居民管”、公开选聘物业公司实施方案。高建伟和小区党员带领业委会成员挨家挨户征求群众意见,严格按照成立业主大会、推选居民代表、确定招标代理公司、召开招标会议、推荐引进等工作流程,顺利为凤凰花园西区引进新的物业公司负责物业管理服务。
居民事居民管,旨在破解小区物业管理难。以解决居民烦心事、闹心事为重点,开展多元化自治与共治服务。“现在沟通顺畅,有啥问题随时和党支部反映,小问题不出小区门就能解决。”凤凰花园西区居民张振奎说。
宝湖社区只是银川市基层社区治理取得实效的缩影。今年以来,银川市通过优化组织体系,提升基层组织力,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深化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覆盖有效覆盖。
“三级链条”一纵到底。调整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升格社区党委173个、社区党总支32个,新设立网格(居民区)党支部617个、楼栋(院落)党小组1817个,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居民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的三级社区组织链条,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一张红网”横向到边。坚持党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新兴经济组织的全面领导,构建“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红色新兴组织”的横向治理体系,成立红色业委会46个、红色物业77个。
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和其他各类党组织党员负责人交叉任职。成立红色新兴经济组织166个,选派1000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3000多家基层单位,进一步织密管理“红网”,着力消除城市党组织覆盖盲区和治理空白。
“最小单元”坚实有力。把网格作为基层治理基本单元,调整划分网格2741个(2020年新设社区38个,新增网格631个),构建1名社区“两委”成员+专职网格员和社区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或离退休干部、志愿者等的“1+2+X”网格治理力量,切实打造需求在网格征集、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全科网格。
优化人员素质 提升队伍带动力
银川市委组织部全覆盖集中对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四优四提”培训。今年11月9日至13日,在厦门城市党建学院举办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示范培训班,各县(市)区街道新任职组织委员、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等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跟以往培训不同的是这次培训更加注重实战性,课堂教学全部由厦门市部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分享经验、传授技能、答疑释惑,现场教学涵盖了街道党群活动中心、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外国人聚居社区等多种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形态,内容丰富、做法多样、治理效果突出。
培训结束后,兴庆区前进街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马微感慨道:“作为一名新任职的组织委员,对如何做好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共联共建力量等工作有诸多困惑,此次培训恰逢其时,在讲师授课、互动互学、观摩交流中,拨迷雾见方向,坚定了信心,工作内容从模糊到清晰,更对银川市‘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工作有了新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运用好周边的红色资源,调动居民群众、社会组织积极性,让居民问题居民解决,形成居民自管自治,进一步激发居民主人翁精神,让小区‘活起来’”。
西夏区梦园社区党委书记刘晶晶说:“通过培训,让我更加明白作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应更多地走近群众,倾听群众声音,坚持以群众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整合阵地资源,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挖掘人才,发动骨干,培育社区‘草根’组织,发挥社区联合党委作用,激发党建活力,解决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实现社区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商圈楼宇多、新建小区多、湖泊绿地多、党政机关多、现代服务业多是上海西路街道的特点,也是基层治理的难点。上海西路街道党工委抓住社区党组织带头人这一“关键少数”,全面落实书记主任“一肩挑”,把打造一支政治引领力强、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双强”型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城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金牌书记”工程,年内选树“金牌书记”3人,加快建立“金牌书记”工作室,推广“金牌书记”工作法。通过发挥“头雁效应”形成社区人才梯队框架,实现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共同进步。
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才队伍是关键。今年以来,银川市在人员力量配备上做“加法”,在工作负担上做“减法”,在优化社区管理服务上做“乘法”,在化解矛盾上做“除法”。通过优化人员素质,提升队伍带动力,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清单式管理、网格化服务。
为着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治理队伍体系,银川市推行全链条培育队伍。在街道配备副科级组织委员24名,调整选配社区党组织书记、委员317人,储备培养后备干部567人;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会工作者及专职网格员543名,专兼职网格员人数达到2638名,积极引导全市各企业和社会组织从社区工作者中开展定向招聘,支持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考录街道公务员,打破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天花板”。
结合实施银川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个方面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素质,全市举办社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素质提升、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专题培训等培训班28期,着力提升街道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和治理能力。
推行“社区党员直接管,在职党员双重管,流动党员联动管”模式,选拔1500余名优秀社区党员担任楼栋党小组长和单元管家,实施党员亮身份、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评定等机制,激励社区直管党员发挥积极作用,带头建设家园。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460个市直、县(市)区部门,2.4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沉入社区参与文明城市整改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基础保障 提升治理承载力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基本队伍、基本经费、基本阵地、制度保障水平,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扩能减负促提效。赋予市委政法委社区治理考核3分,县(市)区层面,由考核主管部门牵头考核。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公安、综合执法、司法、市场监管等常驻机构的干部任免建议权,提高街道对考核权限的占比。完善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其他非常态化下沉部门(单位)的“吹哨事项”,赋予街道对其“吹哨事项”办理程度的评价权,并纳入职能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同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星级化评定与参与社区治理、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紧密挂钩,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建强阵地促服务。严格落实《银川市关于强化政治功能建好管好用好基层党组织阵地的实施办法(试行)》,全市255个社区全覆盖开展党建阵地规范化布设和常态化使用。
加大投入促保障。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标准,按照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不得低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2.5倍的标准,确保3年内平均月增资不少于500元。每月给予网格(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300元工作补助。社区党建经费以原有基础的2倍列支(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分别为10万元、6万元、4万元),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万元(常驻人口数量3000户以下17万元、3000至5000户18万元、5000户以上20万元),确保基层党组织有经费办事、有能力服务。
优化治理机制 提升多元共治力
在兴庆区中山南街街道办事处,街道党工委“三声哨”吹出了街道社区治理的新路子,出台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实施方案,成为街道、社区破除基层治理“肠梗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胜妙招。中山南街街道党工委通过上级协调、职能部门牵头、在职党员报到等方式,在瓷砖市场拆违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解决了一批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各部门与街道、社区的配合程度不高,“绕道”上级的沟通协调成本高,缺少专职人员实时有效跟踪反馈等问题,中山南街按照从“行政末端”到“治理中枢”角色转变的要求,明确街道党工委的“龙头”带动作用,指定专人负责“吹接哨”,并按照难易程度重新定义“哨源”类型,划分出“日常哨”“攻坚哨”“疑难哨”,精准对接职能部门,推动形成共同协商、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基层治理体系。
西夏区朔方路街道二一七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联合党委议事协调机制,变“独唱”为“合唱”,打破原有辖区单位、物业、业委会各自为阵的局面和资源壁垒,整合政府部门、产权单位、社会组织的优质资源,与辖区单位一一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确定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将民生需求和辖区资源精准对接、双向认领,构建起区域联动、融合互动的工作体系。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社区党支部协调驻区单位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党委、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等,投入21万元,为二一七小区、农机校家属院实施路面硬化、裸露空地绿化、购置分类垃圾桶等,拆除围墙“撤小并大”,由居民自发组织成立“居民议事协商会”对小区进行自主管理,打破原有“三差一乱”格局;对接西夏区住建局实施了3个小区19栋楼942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解决了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难点问题,织就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应坚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努力汇聚合力。银川市通过优化治理机制,提升多元共治力。推进行业系统部门与街道社区党建条块互动、双向用力、共促共建、资源共享。
共商共治同向发力。动态优化设置街道“大工委”26个,社区联合党委184个,吸纳辖区各行业各领域954个党组织进驻街道社区党(工)委,有效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充分发挥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运用“一书三单”(共驻共建协议书、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抓治理,2020年共召开三级联席会议625次,解决街巷环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停车难等民生问题3000多个。
民事民议一起出力。深化“四议两公开”、民主议政日等议事决策制度,将党组织建设、业主满意度、网格(居民小区)党组织评价纳入物业行业评价评比及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切实发挥听证会、协商会、板凳会、红色庭院、居民说事等居民议事平台作用,引领居民全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大事,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献智献策、出计出力。
上下联动协同用力。健全“1+4+N”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1即街道社区党组织为“吹哨”主体;4即平时常驻街道的公安、综合执法、司法、市场监管等4个部门;N即面临需要常驻部门以外其他多个职能部门配合解决的急事难事时,市、县(市)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单位派驻干部到街道或社区下沉解决有关治理事项),建立哨源形成、吹哨报到、处置反馈、考核评价的工作流程,累计“吹哨”2700余次,解决各类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4200余件。
兴庆区永康社区党委组织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兴庆区东方社区党委召开党建联席会议,与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一书三单”。
银川市审计局党员到西夏区红领地小区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理发。
永宁县南环社区开展“我和书记扯扯磨”活动,征集群众意见,共商小区治理。
银川街景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