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老城”,那真正的银川老城到底在哪里?西桥巷、北桥巷和南桥巷,到底都是哪些桥?银川老城最繁华的地段,和现在又有哪些区别?这些秘密,其实就藏在我们司空见惯的那些地名中。让我们来听听宁夏地名学会理事郑济洧和兴庆区民政局地名行政区划办公室主任于林发所讲的那些地名背后的故事。
银川“老城”在哪?
按照标准说法,我们把银川三区叫作“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可在老一辈人的语境中,银川也有“三区”——“老城”“新城”“新市区”,那么所谓的银川老城,究竟指的是哪一片地方呢?郑济洧告诉记者,银川市最古老的老城区,实际上是指如今南薰路以北、凤凰街以东、北京东路以南,清和街以西的这片区域。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这些街道还不叫现在的名字,而是被叫作西环路、东环路、北环路和南环路。它们现在的名字又是来源于哪里,背后有着怎样的典故呢?据郑济洧介绍,原本的西环路就是如今的凤凰街,“凤凰”一名,是因为过去常将银川称为“凤凰城”,南环路如今叫作南薰路,是得名于银川老城南边的南薰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南门广场上的那个“南门”。而如今的清和街,就是过去的东环路,“清和”二字,也得名于银川老城东边的清河门。而北环路被叫作北京路,则是为了打通整个五十里长街,将这条路也纳入了北京路的范围内。
这些地方真有桥吗?
细心的朋友会注意到,在银川有很多方位上颇为对称的地名。有南桥巷就有北桥巷、西桥巷,可走到那里,却又不一定能看得到桥,那么这里的“桥”到底指的是什么桥,在这些桥上,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让我们从最熟悉的西桥巷说起。如今的西桥巷,紧邻着唐徕公园,一到春夏季节,唐徕渠两侧的柳树抽新枝、发新芽,一片绿意盎然,更是美不胜收。但其实,西桥巷的“西桥”,在古时候就已经很有名了。“清代有‘宁夏八景’之说,其中一景叫作‘西桥柳色’,说的就是西桥巷一带的风景。”郑济洧说。
再说南桥巷。据郑济洧介绍,南桥巷的“南桥”,曾经是红花渠上的一座桥,叫作“永通桥”,在明朝时期是宁夏地区最有名的一座桥,也是整个宁夏的第一座石拱桥。在明代,永通桥上有个“接官亭”,凡有官吏上任下任,迎来送往,都要在这座“接官亭”中进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永通桥一带最终演变为现在的南桥巷。
掌政通贵大有来头
再来看看一些有趣的乡镇的名字。掌政镇为何要叫“掌政”,通贵乡的“通贵”又是什么意思?兴庆区民政局地名行政区划办公室主任于林发告诉记者,“掌政镇”的“掌政”原本应该是“张政”,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张政堡,张政堡是当时屯兵的堡寨,“张政”很有可能就是寨主的名字,到了1949年解放后,实行乡镇体制,“张政堡”也被改名为“掌政乡”,取“人民群众执掌政权”之意,到了2002年,几经变迁,掌政乡就成了如今的掌政镇。
通贵乡的地名来源也十分精彩,于林发告诉记者,清朝时期,当时的工部侍郎通智被朝廷派到宁夏,督办修造惠农渠和昌润渠,并在渠的两岸种上杨柳树,结束了过去缺水的窘境,“通贵乡”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通智而来。
据于林发介绍,还有很多地名背后,也蕴藏着很多故事,比如说月牙湖乡,作为兴庆区地名文化发掘目录中的一员,很多人都听说过,“月牙湖”得名于境内月牙状的湖泊,然而据介绍,早在秦统一六国后,月牙湖一带就是军事要地,秦朝在这里修筑了军事城障——“浑怀障”,一直到唐代,灵武县治南迁,浑怀障古城才逐渐没落。(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