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盲盒之后又出现了盲袋。
各种各样的盲盒,包装精美。
盲盒被摆在显著位置。
主题盲盒。
“盲盒”,顾名思义只有打开才会知道里面是什么,这样的未知性、惊喜性不断刺激着消费者,像买彩票一样让人上瘾。与其他潮玩品类相比,门槛低、价格低的文具盲盒和玩具盲盒,引来很多未成年人的追捧,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实地探访 文具盲盒受热捧
日前,记者走访我区部分地市多所学校周边文具店,发现很多店将文具盲盒放在显著位置招揽顾客。
“现在文具盲盒最受小学生欢迎。”银川市实验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店员告诉记者,其店内最受欢迎的是一款名为“与子成说”的文具盲盒,内含一支黑色中性笔,售价为5元。据介绍,该系列为“12+1”,即笔身印有12款不同主题人物图案,加上1个“隐藏款”。“如果想买到‘隐藏款’,买24支盒装的概率比较大。”店员说,该店热销的还有一款“孔庙祈福”盲盒,笔上印着有关得高分、好运气等内容的6种颜色不同的“福”字,笔身配套不同祝福语,能买到哪一款,全看手气。一款售价为12元的文具盲袋,包装上写着内含5种实用文具,但具体是什么文具,需要拆开才知道。一些学生为了集齐某一系列文具经常来买盲盒。
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购买,增强盲盒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很多商家把积木、拼接玩具、小盆栽、DIY钥匙扣等做成盲盒,售价5元到15元不等。
4月15日,记者在固原市原州区第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里看到,放学后,孩子们挤在一起挑选盲盒,有的学生拿起盲盒晃一晃,试图通过重量和声音判断款式,最后选中一两款;有人则随手拿一个,付钱后现场拆开,满怀期待地看里面装了什么“宝藏”。
中学生购买盲盒更讲究品质,价格也相对较高。记者走访银川市一些初高中学校门口的文具店发现,很多中学生更中意购买“手办”盲盒,他们为了集齐喜欢的动漫人物,会不断购买盲盒,而商家则会降低热门动漫人物出现的概率,引诱学生不停购买。记者注意到,大多盲盒上都印有引诱消费的广告词,如“6款图案随机选,购惊喜(内含抽奖卡),凡是打开‘再来一盒’字样,凭此卡可换取同款盒子,一起来试试手气吧”。这种引诱式抽奖也俘获了一批孩子的“芳心”。
老师家长 盲盒消费易上瘾
“我儿子为集齐一套游戏人物‘手办’,先后花了几千元购买盲盒,有很多是重复的,这玩意太‘烧钱’了。”银川市民王女士说,市面上一些发行盲盒的公司通常不定期发行新系列,每个系列产品包含很多造型,可以成套购买,也可通过购买盲盒的方式随机抽取,价格49元或59元一个,对孩子们具有很大诱惑力。
银川市阅海第四小学老师李一凡说,通过买盲盒获取心仪的物品已经成为学生中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盲盒种类各式各样,除了文具类,考古玩具类盲盒最近在学生中很流行,这类盲盒里面有一个小锤子和一个石膏蛋,蛋里是一个不确定的物品,或许是微缩旅游景点造型,或许是某个物品,价格大概在15元到20元。李一凡认为,盲盒就是抓住孩子们的探奇心理,只是换个外包装,从而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有些学生之间,为了比谁先集齐一套盲盒,还易形成攀比心理。
家长@晚夜的猫说:对成年人来说,买盲盒有种赌徒心理,除了拥有结果,还有未知的刺激,但这种催销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否合适?
家长@诺恩吉牙说:盲盒产品可以激起人的好奇心,给人带来偶然性和神秘感,让很多人沉迷其中。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文具盲盒产品,以不确定性为卖点,印着“打开有惊喜”“内含隐藏款”等误导性字眼,引诱未成年人反复购买。这不仅容易引发孩子购买成瘾过度消费,也会滋生盲目攀比之风,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望子成友说:盲盒消费已经让孩子有些成瘾,买的文具已经用不过来,但为了集齐一套图案还是要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现在正控制孩子的零花钱,提醒她不要盲目购买。
宁夏天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建军表示,盲盒虽然入门没有门槛,但由于种类繁多,一旦激发用户收藏欲,很容易掉入不断购买的陷阱,并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而其中的隐藏款、限量款等未知诱惑,也会勾起玩家的赌徒心理。
多方建议 加强监管刻不容缓
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这两年,有关盲盒消费投诉数量增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营销花样百出,消费者抽盒“上瘾”,有的打造“系列”概念,设置一个最难获得的“隐藏款”等进行饥饿营销。这类营销手段促使很多消费者醉心于享受拆盲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惊喜感,引发冲动消费,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喜欢攀比、消费观念尚不健全,十分容易为盲盒“上瘾”。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有的是山寨品或者二次销售品。
银川市市场监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容易滋生畸形消费,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对校园周边市场文具用品、儿童玩具等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把好质量关,对盲盒营销中出现的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同时,积极协调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李一凡说,盲盒里的东西与它本身价值不符,甚至可能诱发赌博行为,建议家庭、学校共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避免孩子在消费中产生攀比心理。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同时要引导孩子理性消费。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有关规定,令行禁止,从制度层面断绝盲盒向未成年人售卖。
自治区政协委员王润强建议,加强盲盒市场监管力度已经刻不容缓,对于黑箱操作、不当诱导、天价炒作等不法行为,该打则打;强化盲盒品质监督,把好质量关,形成常态治理,让盲盒的监管不再“盲”;对低龄儿童、特殊商品、特殊领域,则应该划定红线,禁止盲盒营销;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研究未成年人盲盒消费教育引导措施,避免未成年人误入“盲途”。
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勿盲目跟风,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权益受损时及时维权。
“虽然消费者愿意承担一定的概率风险,但不代表盲盒经营者可以随心所欲,任何行业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合规是长久经营的前提。”崔建军说,针对盲盒经济,今年3月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措施中明确提及对盲盒监管,并计划出台有关盲盒经营活动等指导性规则,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运行规范。这对各地加强盲盒监管有借鉴和指导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记者 张涛 李锦 陈思 实习生 马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