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银川市西夏区公安分局获悉,今年1至4月西夏区公安分局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42起,同比下降16.99%;抓获犯罪嫌疑人85名,同比下降15.84%;挽回财产损失231万元,同比上升335.85%。
“在‘断卡行动’中,我们重点打击为电信网络犯罪提供银行卡、手机卡的黑灰产业链犯罪。触犯帮信罪的案件数量呈高发态势。”西夏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专班民警高枭钟介绍,帮信罪案件涉案大多是年轻人,主要集中在16岁至30岁,受收入、文化程度、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沦为典型网络诈骗分子用来“洗钱”的“骑手”。其作案方式为出售、出租、出借本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为电信网络犯罪提供资金结算帮助。
“在办案过程中,我们发现往往是中间人从‘杀熟’开始,搜寻身边的某些特定人员,如无业人员、经济窘迫却花钱大手大脚的,提出用他们的银行卡走流水,每帮别人转一笔一万元的款项,提成可达到千元左右。涉案的这些人大多法制观念不强,对别人利用自己的银行卡收取电信网络犯罪钱款的行为采取默认、放任的态度。”高枭钟说,面对“丰厚”的提成,这帮被上线称为“骑手”的年轻人,不仅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卡,而且在逐利和从众的心理作用下,还将这份来钱快的“工作”介绍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有些年轻人为了蝇头小利,会把自己的QQ号、微信号、支付宝账号等出租或者贩卖给他人,这些账号往往被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散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不仅会使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泄露和利用,很可能会导致亲朋好友的信息也被泄露,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重点目标。”高枭钟说,出租、出借、出售自己QQ号、微信号、支付宝账号的年轻人中,还有在校学生。尽管有的涉嫌犯罪者称并不知情,但“不知情”不等于可免责,务必要提高警惕,小心中招。
据了解,为了从根本上解除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神经末梢”,银川公安机关在全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同时,紧盯涉“两卡”线索,坚持“快侦快破”,并开展了“晾晒比促‘竞赛活动大练兵大比武’之断卡”行动。同时,通过“警格”+“网格”的方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筑牢反电诈防火墙,避免年轻人掉入帮信罪泥潭。(记者 吴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