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本网推荐
认识一下银川的北红尾鸲
2023-11-09 12:25:23   
2023-11-09 12:25:23    来源:银川日报

  北红尾鸲。“第三只眼”拍摄

  初冬的银川,最美的是落叶,最动听的是鸟鸣。最近有鸟友拍到了一种特别爱叫的鸟儿,“滴滴滴”的叫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它就是北红尾鸲。

  雌雄外观不同

  “在银川经常能见到,声音也非常容易分辨。”就在几天前,鸟友“第三只眼”在朋友圈晒了自己新拍的鸟儿照片,其中几张北红尾鸲的照片,非常灵动。只见照片中的“北红尾鸲”在秋日的灌木上寻觅食物,有的已经叼住了一颗小红果,准备好好品尝一下;有的立在枝头,不知道在寻找什么,眼神明亮。“这几张是在典农河拍的,耐心一点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第三只眼”介绍,因为通常在北方繁殖,而在漫长灰暗的北方冬天,北红尾鸲是最早迁徙的小型鸟类之一,“北红尾鸲”的“北”字便由此得来。

  和大多数鸟类一样,雄性的北红尾鸲较为花枝招展,其头顶到背部是灰色的,腹部是鲜亮的橙红色,一直连到尾羽,同时有着明显的三角形白臂章。雌鸟则较为黯淡,冬季藏在枯黄的芦苇丛或小树林里也不是很显眼。“北红尾鸲雌雄异色,大概是雄的好看显眼,观察到的大都是雄性为主,雄鸟色调以红棕色和黑色为主,头顶灰白,有种平头哥蜜獾的即视感,雌鸟身色暗尾红,不过有一个雄雌都能明显看到的特征,就是翅上具有显著的白色倒三角形的翼斑,区别于其它红尾鸲。”

  筑巢很有讲究

  北红尾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它们喜欢栖息于低矮的灌丛或树丛中,清晨也会站到树梢高处通过鸣叫声呼唤同伴;它们行动敏捷,常在灌丛间跳来跳去寻找虫子;蝶类、蛾类和蝗虫的幼虫等都是北红尾鸲的食物,除此之外,它们也会啄食一些浆果。“银川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为越冬的候鸟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这也让北红尾鸲在城市乡村很容易见到。”

  “在拍摄的时候观察它,会发现它有非常强的领地意识,如果周围有什么动静,也会非常机敏。”对此,“第三只眼”说,在停歇时,北红尾鸲会不断上下摆动尾巴并同时伴有点头的动作,称为“点尾”,而繁殖期如果遇有其他鸟类入侵,则会飞过去驱赶。“孵卵由雌鸟负责,雄鸟负责在巢边警戒,育雏则由雌雄亲鸟共同负责。”

  一般它们的巢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树皮、细草茎、草根、草叶等材料构成,有的还掺杂有麻、地衣、角瓜藤、棉花等材料。内垫有各种兽毛、鸟类羽毛、细草茎、须根等。巢的大小为外径8~14厘米,深3~6厘米,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每个巢营造时间6~10天。

  非常好的“模特”

  说起北红尾鸲,在民间,其实很受欢迎,这不仅因为它们长得好看,更因为它们是一夫一妻制,有着“对爱情忠贞、对家庭负责”的美好寓意,它们的寿命为9~11年,算是寿命比较长的鸟类了。

  有趣的是,中国画中画北红尾鸲的历史很早,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中就有此鸟。对此,国画爱好者马钰说,北红尾鸲俗称“平王燕”“窝瓜燕”,自己经常会练习画它的模样。

  “一般先从头部画起,以重墨勾嘴、眼,以淡墨加花青或石青点额、顶、枕和额后部,再以略干的重墨点染颏喉、颈前和胸上部。要注意,嘴的墨色要淡一些。”说起描绘的过程,马钰很熟悉,她说在自己看来,最出彩的是腹部,要用赭石加藤黄、朱或朱墨及朱砂等点染胸腹部,最后用淡墨点背羽,以重墨画飞羽和尾,最后重墨勾爪。“你可以看到,因为它的色彩丰富,所以对于国画爱好者来说,北红尾鸲是非常好的‘模特’。”(记者 王敏)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