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梅在贺兰县法院德胜法庭家事纠纷心理疏导服务站等待当事人。贺兰县法院供图
面容和蔼,音甜爱笑,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亲切得就像邻家大姐……初见马小梅,她身上的亲和感很难将她与法庭上威严的法官形象联系起来。
马小梅是贺兰县法院德胜法庭一级法官,负责家事审判工作4年来,她审理调处婚姻家事纠纷近2000件,其中七成以上调解结案,绝大部分当事人服判息诉,平和接受纠纷“软着陆”。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16年里,她以法官严密的法律思维和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在一次次审判调解中寻找法、理、情的平衡点,让法治明灯燃起在田间地头、群众心间。
马小梅总说:“每天的工作平凡但不能平常,热情是调处矛盾不可缺少的,细心是我能给予当事人最真诚的心意,耐心是家事法官担当责任的体现。”
12月27日,马小梅向记者讲述了一起她久久不能忘怀的案件。
那是一起子女抚养纠纷,双方因琐事闹离婚,最终因孩子谅解了彼此。小王今年10岁,父母在她5岁时协议离婚。婚姻关系虽然解除,但多年来双方始终未能在孩子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上协商一致,矛盾越积越深。今年初,小王的父亲以财产分割为由将小王的母亲起诉至某法院。小王的母亲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一次性支付财产分割费,遂反诉至贺兰县法院,要求小王的父亲将双方离婚至小王成年期间的抚养费一次性支付完毕。
沟通过程中,马小梅意识到,案件不能仅限于审查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问题,应在双方均深爱孩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突破,促成双方互相谅解,最大限度保障小王的成长需求。
“我想将财产分割费与抚养费抵顶,减轻经济压力,保住现有住房,给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你为什么要以孩子为要挟,不让我探视孩子。”刚进法庭时,双方多次发生争吵。抓住双方关切的焦点,马小梅耐心细致地疏导、释法,最终促使这对父母放下心中的芥蒂。
乘胜追击,马小梅建议他们一家在家事纠纷心理疏导服务站接受一次家庭教育指导。
置身温馨的家事纠纷心理疏导服务站,原本有些局促的小王一家三口渐渐放松了心情,向马小梅和视频对面的海南欧曼高心理咨询师敞开心扉。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疏导、教育和共情引导,血脉相连的情分和曾经的美好呈现在一家人眼前,三人多次相拥而泣。
“神转折”的背后,是马小梅做群众工作时的用心和贺兰县法院的大胆创新。
贺兰县法院近年来不断探索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新路径,将全县婚姻家事纠纷案件在德胜法庭集中审理,马小梅积极投身并推动这项工作。该院抽调家事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及优秀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心理咨询专家组建集案件审理、多元调解、诉调多接、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家事审判团队,与贺兰县司法局、妇联、公安、社区共同搭建案件通报、援助“绿色通道”……
通过各环节周密细致的思想疏导、矛盾化解,需要开庭审理的和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大幅减少。家事审判法庭成立以来,共受理家事案件5800余件,诉前调解和诉讼审理案件调撤率达80%以上,进入强制执行环节的不到3%。
“敢于创新,就是为了给群众提供更高效、优质、便捷的司法服务,也为老弱妇幼撑起一把安全伞。”马小梅说。(首席记者 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