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法院开展集中执行行动,成功腾退交付土地。(资料图片)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银川市兴庆区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找准为民办实事的小切口,做好司法为民大文章,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34面。
集中执行 为民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感谢法院公正执法,还我公道。”5月18日,在银川市兴庆区胜利南街某小区,申请执行人张某从兴庆区法院执行法官张勇手中拿到期待已久的房屋产权证后,向执行干警深深鞠了一躬。
当日,兴庆区法院开展“夏日风暴”集中执行行动,宁夏政法、宁夏法治报全程进行直播,通过5个直播平台,带领83万网友围观、见证、体验执行工作。直播过程中,兴庆区法院邀请宁夏辅德律师事务所律师田风银为网友答疑解惑,这在全区尚属首次。此次行动查找被执行人24人,拘传12人,扣押装载机2台,腾退房屋3套,执行完毕14件,达成和解10件,执行到位387万元。
张勇告诉记者:“居民们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奔跑在执行路上的‘强心针’。”
科技参与 让群众畅享“智慧司法”
“我要在医院照顾病人,抽不开身去法院咨询这些问题,‘共享法庭’让我既照顾了病人,又解决了问题。”患者家属说。自治区医调委主持调解一起医疗纠纷案件过程中,因患者对法律规定、赔偿标准不了解,双方未能达成和解协议。调解员“线上共享”兴庆区法院,请法官为患者答疑。法官与患者视频连线,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一一进行了解答。最终,医患双方达成共识,签署和解协议。
兴庆区法院运用数字化手段参与纠纷化解,对接医调委等探索“共享法庭”建设,共享法律资源、法院智慧、法治力量,线上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司法确认等司法服务。配置“灵犀”导诉机器人等智能化服务终端,提供直观便捷的导诉服务。集约“一网通办”,完成网上及跨域立案738件,线上保全、鉴定案件251件。运用“云间易审”线上审理案件181件,人民调解平台在线化解矛盾纠纷2838件。通过科技手段,让人民群众畅享“智慧司法”的便捷。
兴庆区法院“共享法庭”畅通司法为民“高速路”。(资料图片)
便民利民 畅通司法为民“高速路”
今年3月的一天,兴庆区法院对一起危险驾驶案件适用刑事速裁程序,不到35小时就完成了从查处到审结的全过程,刷新了银川市办理刑事案件的速度。
今年以来,兴庆区法院制定《兴庆区人民法院案件分配机制实施办法》,完善智能分案审判管理。同时强化繁简分流,组建20个速裁团队审理全院60%的简案,完善优化案件审理流程。无书记员记录庭审1401件,累计减少庭审时间467小时,推动案件快调、快审、快结。为巩固破解“执行难”成果,该院推广执行“110”,24小时处置执行情况,拓展“法拍贷”业务,协助竞买人审批发放贷款247万元,深化自动履行激励机制,全力兑现胜诉权益。
“因被告在外地务工无法到庭,请原、被告上传身份证照片,法院核验后进行微信调解。”近日,在兴庆区法院“石榴籽”人民调解室,法官通过与原、被告建立微信群调解的方式,一周内调解劳务合同纠纷等4起案件。今年4月,兴庆区法院挂牌运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石榴籽”人民调解室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点,目前已通过人民调解、委托调解化解纠纷1748件,公证参与诉前调解纠纷99件。该院还计划新增5个“无讼社区(村居)”,矛盾纠纷村村可解,辐射范围更广。
精准预防 激发为民办事活力
“没想到逛个早市也能学到这么多法律知识,这趟没白来!”5月25日清晨,兴庆区法院在北塔巷早市开展“守住养老钱 幸福享晚年”主题反诈宣传活动,一位逛早市的老人感慨道。
兴庆区法院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犯罪,送法进社区开展反诈讲座、宣传6次,结合真实案例拍摄反诈视频,增强群众“免疫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正机制,制发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成立志愿服务队,通过组建法官讲师团、举办模拟法庭等方式“对症下药”,今年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8次,受教育群众达1000余人次。(记者 王潇翊 通讯员 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