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检察院“小白杨”检察官送法进校园。(资料图片)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又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不屈不挠地对抗着风沙。2021年,宁夏三级检察机关统一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更名为“小白杨”,建立起“保护性办案、社会化帮教、修复性救助、多元化普法”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模式,像白杨树一样筑牢司法保护屏障,倾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多管齐下,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感谢‘小白杨’检察官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一定在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期间好好表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强技能,积极配合检察官的帮教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亮(化名)红着眼睛说。
不久前,银川市兴庆区检察院对包括小亮所涉案件在内的6起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集中召开不公开听证会,邀请听证员、人民监督员、侦查员、辩护人、关工委工作人员、监护人等参加。检察官对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处理意见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深入剖析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阐述拟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理由。参会人员全面了解案情后,经过讨论、评议,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拟作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同时对涉案未成年人和家长提出意见建议,希望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多学习法律知识,知法守法。
依法办理,但又不失人性关爱,宁夏检察机关“小白杨”检察官对未成年人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全区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践行“双向保护”,进一步提高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覆盖率,充分发挥其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沟通、抚慰、教育、见证、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融合履职+”方式,开展多元化法律帮教、司法救助。聚合组建心理工作者队伍,提供专业心理救助。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未成年被害人及家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防止因案致贫、返贫。2021年至2022年,全区检察机关共办理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件103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58万余元。通过协助开展生活安置、提供生活照料、协调转学、纳入低保等方式救助421人次,帮助纳入社会救助852人次,异地协作救助34件。
通过加强对罪错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完善专门矫治教育、打造综合性观护基地、引入专业司法社工和志愿者进行教育矫治等方式,共同建立“政府支持、司法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帮教考察运行模式。联合团委、妇联等创建14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通过精准帮教、心理疏导、司法训诫、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措施加大帮教力度,及时矫正涉案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偏差,共开展心理疏导1242次、帮助教育3592次,实现帮教全覆盖。
“六大保护”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全区检察机关通过能动履职,不断推动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其他“五大保护”。
“作为父母,要和孩子多谈心,倾听他的诉求……”去年3月15日,银川市金凤区检察院向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宣告送达《督促监护令》,督促家长监护归位。金凤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16岁的小李(化名)伙同他人实施盗窃,涉案金额达1.8万余元。通过对小李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进行详细的社会调查,检察官了解到其父母忙于工作,平时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和关爱,小李辍学后外出打工以来,父母只关注其经济状况,对于其心理需求、社交、就业情况等关注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与家人沟通甚少,亲子关系日渐冷漠,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后,被引诱误导实施了盗窃行为。金凤区检察院向小李的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还联合妇联、社工为小李的父母制定了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从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加强有效沟通、改善家庭氛围、学习教养知识、法律知识、改善教养方式等方面规划了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小李母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感谢检察官,让我们懂得了怎么当好家长。”
近年来,宁夏检察机关联合多部门共抓“六大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融入家庭保护方面:依托涉罪未成年人亲职教育,实现“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监护令”双管齐下,2022年共制发《监护督促令》732份;在融入校园保护中,持续监督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严格落实强制报告、从业禁止、入职查询等制度,强化校园督查,及时纠正校舍、师资、宿管等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在社会保护方面,引入司法社工开展社会调查、跟踪帮教,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化支持体系建设。在网络保护方面,检察机关会同网信、公安等部门,深挖网络犯罪线索,合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校园贷等犯罪,肃清网络空间。在政府保护方面,依托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通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护苗行动”等专项活动,着力汇聚关爱合力。(首席记者 王潇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