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14时34分,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30亿元,有望超过春节档排名第一的《唐人街探案3》。和《唐人街探案3》相比,它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众多明星加盟,更没有万达影业这样的幕后支持,题材也是常见的母女亲情,似乎没有成为“爆款”的潜力。但凭借真情的演绎,《你好,李焕英》戳中了观众的泪点,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你好,李焕英》刷屏
相信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部电影刷屏了。从正月初一上映至今,《你好,李焕英》话题持续升温,上映首日票房已约3亿元,正月初二略有回落,但到了正月初三、初四,随着口碑效应显现,票房迅速回升,排座比和单日票房随后均超过了《唐人街探案3》。
说起这部电影,大部分观众都被电影的真情“感动”了。“很多人戴着口罩都哭了。”“和孩子一起看的。孩子看完流着泪说,妈妈,不要离开我。”“我又看了一遍李焕英。”“子欲孝而亲不待。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其实有点不敢看这部电影。我怕自己会难过,因为在很多人心里,母亲是一个悲伤的话题”……看完这部电影,很多观众都禁不住发条朋友圈,这些点滴记录的文字,道出了人们的心声。
从小品到电影的“李焕英”
这部戳中泪点的电影,其实很早就被贾玲搬上过舞台。
2016年,贾玲开了一家名叫大碗娱乐的公司,推出的第一个小品就是《你好,李焕英》。这个作品根据贾玲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母亲意外摔伤身亡,她穿越回母亲年轻年代的故事。小品中的母亲和电影中的母亲扮演者都是张小斐。
这个作品的挑战很大,排演的时候贾玲经常忍不住哭出来,“感觉把失去她(母亲)的感受又重复了一遍。我原来以为哭到心疼是一种描述,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人真的能哭到心脏疼。”贾玲说。
小品结尾是一段对话:“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给你买了。”“妈知道。”“妈,你怎么这么爱笑?”“因为妈生了你啊。”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妈知道。”“妈,我好想你。”
灯光暗下来,贾玲在舞台上泣不成声,观众在台下也哭成了泪人儿。
电影《你好,李焕英》是小品的“加长版”,甚至一些台词都重复出现过。
贾玲因为母亲死于意外,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这成了她内心潜藏着的最大遗憾。
在电影中,母亲意外过世,女儿穿越到1981年,想给母亲带去一些快乐。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一生,她宁愿自己从未出生,也要撮合母亲和厂长的儿子在一起,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笑中带泪的故事。当然,和小品相比,电影《你好,李焕英》表演更加自然真实,情感的爆发也更加水到渠成。
它就是慢慢刺你的心!
看完《你好,李焕英》这个小品后,演员岳云鹏说了这样一段话:“好活,好作品,它没有在挠你,它没有在抓你,它就是慢慢刺你的心!”
这也是这部电影成功之处吧。
这部电影长达128分钟,100分钟之前它是不急不缓的,温和的,让人不断笑的。故事比较常见,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多是生活中的小打小闹:帮李焕英买电视机、组织排球比赛、安排电影院偶遇、湖中划船等等,加之巧妙的喜剧情节,观众基本是在笑声中度过的。甚至,当贾晓玲(贾玲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笑着看李焕英坐到“爸爸”的自行车上远去时,我们也跟着松了口气,真是一个美好的结局。
而电影的主题——对母亲的愧疚、思念之情则若隐若现,淹没在一个又一个笑点中。
剧情突然翻转是在最后的20分钟。贾晓玲因为李焕英无意中留下的一个卡通补丁而突然意识到母亲原来也穿越了,这是他们最后相处的一段时间,并且通过这样的形式,表达着对彼此的情感。作为女儿,她想让母亲高兴,弥补生前的遗憾;作为母亲,她想让女儿明白,“我宝,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并且让女儿相信“我那一辈子,过得很好”。
在这样的情感诉求背景下,电影达到了情绪宣泄的高潮。贾晓玲哭着奔跑,过去的一幕幕闪现,镜头下的李焕英仍是笑着的,但这时的笑已不再轻盈欢喜,于贾晓玲是离别前的悲情,于观众更是催泪。
镜头回到现实中的病房,母亲一只手抚在女儿的肩头,悄然离世。而女儿在“妈妈,不要离开我”的悲恸中仍未醒来。
观众们在“从此再无相见”的喟叹与泪水中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字幕上那句“打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所以总忘记,她也是个花季少女。”也深深地刻进每位观众心中。
我们心里的那个“李焕英”
电影大师伯格曼说过:“没有任何艺术手段能像电影一样表达梦的特质。当灯光熄灭,闪亮的银幕向我们打开,我们被抛进事件之中,成了梦的参与者。”
坐在电影院柔软的座椅上,每一名观众都被带入了一场和母亲对话的梦境中。
在相关采访中,贾玲透露电影中拍自己在母亲病床前哭诉的那场戏,拍了20多条才过,每条都是满脸的眼泪,最后眼睛肿得不行。因为当初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病床看护的场景,都是她想做却没做到的。除此之外,她把更多私人的记忆悄悄放进电影里。贾玲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梦”,在这场梦里,她放下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
每一名被打动的观众,也做了一个“梦”。在这个“梦境”里,有人想起了故去母亲的点点滴滴,那些对母亲不曾兑现的承诺,多想穿越到过去;有人想起了很久不曾好好陪伴母亲,整日整日忽略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有人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原来也如李焕英般辛苦一生,记忆里一直是一个中年妇女……观众在眼泪中,亦完成了一次与“我的李焕英”的对话。
或许贾玲还不能被称为一个好导演,但是《你好,李焕英》可称之为一部好电影——有生之年,好好爱我们心里的那个“李焕英”吧!( 记者 倪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