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银川市将75个老旧小区、151万平方米区域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基本完成。
标本兼治治理“城市病”
老旧小区要怎么改,才能让群众住得舒心、满意,这是改造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难题。随着特色街区的改造,唐徕特色街区、银湖巷、教育南巷等老旧街道如今大变样,飞鱼、老上海、京剧女孩、飞天……这些形象通过墙绘出现在小巷墙上,成了网友们点赞打卡的胜地。
银川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副科长卜翔颖告诉记者,按照“一区一特色”“一街一景致”原则,结合旧城改造、“5、15、30分钟生活圈”和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与特色街区改造相融合,把城市功能细化、延伸到社区,尤其是注重对老旧小区周边街巷小微公园、社区服务中心、菜篮子、养老中心的改造建设,实现社区功能的复合多样,让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周边街区的整体风貌相一致,形成独特风格。
同时,通过“三合院”“四合院”改造把街巷贯通,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形成小街区、密路网,让城市交通更加便捷。改造后增设了助老坡道,新增和完善安防监控设施515处,新建和改造自行车车棚71处,增加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解决飞线充电问题,施划新增停车泊位4049个,新增老年活动区、儿童乐园以及休闲广场约1200平方米,新增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房)81处,拆除彩钢房、鸽子棚以及各类违章和临时搭建约2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补足配套短板
如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治理城市病的长效举措,正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也通过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多元化模式,推进银川市城镇有机更新。
“老旧小区改造还应该注重周边街巷小微公园、社区服务中心、菜篮子、养老中心、公共厕所的改造、建设,逐步完善特色街区周边基础设施。”卜翔颖说,通过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举行“圆桌会”“邻里议事会”等方式,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将引入物业公司进驻服务作为条件,完善物业行业信用激励政策,优化物业行业营商环境,鼓励AAA级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以及长效管理工作中。
按照改造计划,银川市力争到“十四五”末,完成对2000年以前建成及部分2001~2005年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370个老旧小区、500万平方米居民区整治改造。(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