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文明祭祀 绿色追思
2023-04-04 08:10:23   
2023-04-04 08:10:23    来源:宁夏日报

  4月5日,清明节。清明之祭,是中国人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每个人都可以按需选择祭扫方式,但安全、文明应是不变的要求。时代变迁,有人通过网络祭奠,在虚拟的世界中表达哀思;有人选择为逝者献上一束鲜花,不再烧纸烧香;也有人选择在家里举办简单的仪式,让思念静静流淌。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行惠民、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祭扫方式,让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得到人们的情感认同并逐渐转化为大家的行为习惯。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宁夏社科院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张万静告诉记者,清明节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精神宗旨,是一个集自然韵律、人伦亲情和信仰情感等多元意蕴于一体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张万静介绍,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清明时节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桃花盛开,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清明扫墓,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在中国,除汉族外,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此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戴柳插柳的习俗。

  对于清明节扫墓习俗为何能流传下来,张万静说,追根溯源,这跟我们祭祀祖先有关。春天来了,雨水充沛,由于过去大部分是土葬,为防止雨水将墓地冲毁,所以要对祖先的墓地进行修葺。千百年来,扫墓的习俗源远流长。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节在春分之后,是越过冬寒、万物复苏的时间交汇点。这时冬天已全然退隐,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春意盎然、生机勃发,人们蹚过了严冬的冷酷,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大好时光,心态阳光、精神放松。宋代诗人吴惟信所作《苏堤清明即事》有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诗情画意,尽在字里行间。在我国南方地区,长期流传着清明节插柳习俗。“南方春天来得早,清明时节,农家把沟渠整理得干干净净,柳树成活率非常高,成排成行的柳树返青发芽,人们执柳相送,互相祝福。井井有条这个成语也是这么来的。”张万静说,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也有历史渊源。远古人类为了生存,经常要在森林中采集食物,通过树藤荡在高处和低处,采集野果等,从人类进化角度来看,祖先的这种生存本领流传了下来,这就是荡秋千的来历。秋千以前叫千秋,汉武帝时期举行了一个活动叫千秋祭祀,后来为了避讳,改名为秋千。

  张万静告诉记者,在中国的美食传统中,清明是最好的时节。南方的青团、北方的春饼……大江南北的清明美食,为美好的生活增加了味道。放风筝作为清明习俗之一,流传已久,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因“筝”与“症”谐音,在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可以带走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清明节习俗的核心精神有孝道、感恩、怀旧、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命这些情感,对现代人有着非常重大的教育意义。(记者 张 涛)

  一束鲜花寄哀思

  3月26日上午,市民带着鲜花前往花园公墓祭扫。

  清明将至,记者走访银川市松鹤陵园、汉民花园公墓发现,烟雾缭绕的烧纸现象不复存在。

  3月26日9时左右,银川松鹤陵园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前来祭扫的市民,园区循环播放着“文明祭扫,严禁烧纸”的温馨提示,入口处放着一桶鲜花,市民可免费领取。记者注意到,大多前来祭扫的市民都手捧鲜花,神情肃穆。“松鹤陵园自2019年起已全面禁燃禁烧,禁止携带鞭炮、烧纸、纸钱等易燃易爆物品入园。”陵园入口处安检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有人携带烧纸、鞭炮等物品,他们会要求市民将这些东西存放在入口处,离开时带走。

  用抹布擦去墓碑上的尘土,用刷子刷洗墓碑上的污渍,再在墓前摆上花束,拍照拍视频存档……记者了解到,今年,松鹤陵园继续开展电话预约代祭服务。“陵园代客祭扫有多种套餐可供选择,能够满足市民对亲人的祭奠心愿。工作人员会将服务过程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反馈给市民,寄托对逝者的思念。”松鹤陵园负责人吴志明告诉记者。

  银川市汉民花园公墓入口处悬挂着“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的宣传横幅。工作人员一边宣传文明祭扫要求,一边检查市民携带的物品,发现有携带烧纸的,会要求市民用烧纸换鲜花。记者看到,整个陵园里没有烟雾升腾的景象。“今年本来打算带烧纸的,听说不允许烧纸,我就买了一个绢花制作的花圈前来祭扫。缅怀先人,重在心意,摆放鲜花绢花也是心意的表达。”市民郭女士表示,不烧纸,不污染环境,这种祭扫方式挺好。

  今年清明节,银川市文明办发出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以敬献鲜花、植树绿化、撰文悼念、家庭追思等方式祭奠,践行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祭扫理念。倡导选择深埋、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记者 张 涛 文/图)

  上山祭祖防火为先

  防护员筑牢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

  3月26日5时,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榆树沟管理站站长张卫宁和同事们穿好防火服,带上防火装备开始巡山,这是他在贺兰山护林防火的第23个年头。

  “随着文明祭祀渐入人心,点香烧纸的人逐渐少了。”张卫宁说,即便如此,森林防火也丝毫不敢放松。清明节期间,从清晨到傍晚,榆树沟管理站所有防火员都在山上巡查,下午5点下班之后,还有值班员轮流值夜。

  作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防火压力最大的区域,从3月9日开始,该站就已吹响了春季防火攻坚战的号角。

  榆树沟管理站共有干部职工23人,平日里大家按照各自负责的区域巡视。随着清明节临近,进山祭扫的人逐渐增多,除了在各个进入保护区的重要路口值守登记进山人员外,护林员巡山次数也随之增加。

  “我的巡护路线是银巴路这条线,上午上山沿防火道巡护,下午沿山下道路巡护。”护林员李志军与这座山相守了34年,对山上每个角落都很熟悉。他说,只要能够守护好这片山林,再苦再累都值得。

  “进山一律不准带易燃易爆物品,请大家文明祭扫。”在大什字沟森林防火检查站,护林员张世杰和同事反复对前往墓地的祭扫人员进行宣讲。“我们要对进入保护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检查,严禁携带烧纸、火种、香烛、鞭炮等进入保护区,大家都很配合。”张世杰说,管理站巡查采取“人防+技防”模式,运用视频监控和无人机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

  3月初,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入分析当前森林火险形势,对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坚决做到“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确保保护区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创新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记者 马 忠 文/图)

  生态安葬渐入人心

  用鲜花代替鞭炮和纸钱,清明前夕,没有了“烟火味”的银川福寿园,显得很安静。

  3月24日,自治区民政厅、宁夏殡葬协会、银川市文明办、银川市民政局在福寿园举行了以“慎终追远 礼赞生命”为主题的清明节地生态安葬暨社会公祭活动。

  诵读安灵词、安葬、鞠躬、献花……简短的告别仪式后,19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陵园的生态松柏下。

  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市民袁女士满怀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参与了整个祭祀活动。“选择这种方式‘告别’,是母亲的遗愿。”在袁女士看来,生于生态、归于自然,这种让逝者与绿树花草为伴的殡葬方式简单又不失庄重,值得推广。

  银川市殡葬管理所所长陈学兵告诉记者,银川于2014年出台了惠民殡葬及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助办法,并于2017年扩大了奖励补助范围,对于遗体火化的,可减免1178元的基本殡葬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2000元至5000元的资金奖励。通过近年的宣传引导和鼓励,群众对节地生态葬有了深入认识,选择节地生态葬的市民数量逐年增加。

  “现在是祭扫高峰期,来福寿园祭祀的人很多。”银川福寿园人文纪念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毅告诉记者,为推广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该园开通了云祭祀平台,为每位故人建立实景墓碑,亲属可通过网络为逝者送花、点烛、上供、抒写悼词等进行缅怀追思。

  从入土为安到终归自然、从现场祭扫到网络祭扫……我区大力推行惠民、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方式,让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得到人们的情感认同并逐渐转化为大家的行为习惯。

  自治区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民政厅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23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合理设定殡葬服务机构及祭扫场所的人员承载量,采取网上预约、短信提醒等手段,引导群众分时段、间隔性祭扫,控制祭扫人员数量、时长,防止人员聚集引发事故,确保实现安全祭扫、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目标。(记者 姜 璐 实习生 郭晓雪)

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清明节交通安保工作

  清明将至,结合往年出行规律,自治区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预计今年祭扫高峰期,全区各大公墓陵园周边道路人流、车辆骤增。对此,该局组织召开全区公安交管部门视频会议,对做好清明节交通安保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提前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措施,增派执勤警力,增设引导指示标志,优化交通组织,增加临时停车泊位,规范通行、停车秩序。同时,集中排查整治,对景区墓区道路和临水临崖、急弯陡坡、长大下坡等路段隐患开展集中联合检查,清理源头安全隐患。

  3月初,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各辖区大队提前对各县区公墓沿线道路实地踏勘,排查隐患。同时,协调公墓管理方对墓区内部道路进行修缮、保养。针对银川市西夏区榆树沟公墓路、110国道与307国道路口、110国道与南绕城延伸段路口、银川市金凤区花园公墓门口路段、灵武市马鞍山公墓周边路段等近20条易拥堵路段,合理优化渠化易堵点交通组织,在祭扫高峰日安排警力在岗,保障道路畅通。安排“飓风行动队”队员驾驶摩托车沿线巡逻,对逆行、强超强会、违停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安排清障车在主要路段泊车待命,第一时间对事故车、故障车进行清拖,避免因交通事故等引发长时间、大面积的交通拥堵。

  3月25日7时30分,银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夏区交警二大队执勤民警苏斌早早到岗,在110国道与南绕城延伸段路口处疏导过往车辆。据介绍,这一路段是通往榆树沟公墓的主要路线。为保障此路段道路通畅,清明节前夕,西夏交警二大队民警深入该路段,在对向车道上设置临时道路隔离桩,将对向车道“一分为二”,缓解了因路面坑洼引起的车辆排队缓行现象。(记者 陈思 实习生 林伟建)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