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每每回顾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总会让人心潮澎湃、感动不已,心灵深处对抗美援朝的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家住青铜峡市峡口镇任桥村七组老党员苏保珍今年93岁,是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虽然已是一名高龄老人,但苏保珍经常走进社区、学校、军营,站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在童年磨难中励志、在抗美援朝中成长、在田野中奋进等亲身经历,传承着红色精神。
日前,笔者有幸走访苏保珍前辈,他走路有力、思路清晰、说话洪亮,一举一动彰显着老兵精神,特别是讲起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他精神抖擞,中气十足……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志愿军老战士。
身穿军装的苏保珍宣讲前,向大家敬礼。
童年丧母放牛羊 少年遭匪抓壮丁
193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苏保珍出生于今青铜峡市峡口镇任桥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中,父亲给地主打长工,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耕种田,累得筋疲力尽,有时一天只吃一顿半饱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母亲身体常年有病,仍是咬着牙爬起来做饭,生怕饿坏了娃娃。自小听话懂事的苏保珍,眼尖手快双脚勤,拾柴烧火担水闲不住,是母亲的好帮手。有时候,他还跟着父亲下地干杂活,累得气喘吁吁流大汗,父亲不忍心娃娃受苦受累,便呵斥住手休息,可苏保珍偏不听,非要干下去,父亲为之感动,一把抱住他哭了起来。
穷人日子无尽头,绳子总会在细处断。谁料苏保珍刚满7岁,妹妹刚满月,母亲却因患重病突然去世,沉重的负担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聪明懂事的苏保珍向父亲央求给地主放牛羊。当年幼体弱、毫无经验的苏保珍离开了家门,走进地主的牛羊棚时,哪知道狠心的地主把牛羊看得重、把人看得轻,根本不管苏保珍温饱死活,非要让他吃住在棚里,每天大清早,逼他把牛羊群赶到寒风凛冽、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曾有几次,地主发现牛羊群中几个患病或消瘦的老牛羊,便拿苏保珍撒气,不停地打骂,苏保珍鲜血直流,发出阵阵惨叫,昏死多次。是啊,没娘的孩子受人欺,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是多么想念母亲的温柔,又是多么渴望母亲回来啊!
牛羊在长大更换,树林在长高披绿。转眼间,苏保珍不知不觉长成了16岁小伙子,可以说是放牛羊的行家里手,也是父亲的可靠帮手,更是妹妹的生活助手,让穷苦人家刮目相看。谁料到有一天早上,苏保珍刚起床驱赶着牛羊群出棚时,被村保长带着几个身穿黄军服、头戴青天白日军帽,身背长枪的人迎面拦住。他刚要问其缘故时,只见村保长皮笑肉不笑地说:“娃子,上面有令,要村里征召青年人当兵,我找了好几家人都不知道跑哪去了,你就顶个名去吧。”苏保珍急忙央求:“伯伯,我才16岁,不够18岁,还是家里独子,根本不够当兵条件,你就行行好吧,让我再过两年去当兵行吗?”村保长大怒:“不知好歹的东西,个头长这么高,还胡搅蛮缠,今天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说罢,几个当兵的蜂拥而上,五花大绑捆了苏保珍,将他押出村头,押上卡车,扬长而去……
苏保珍被强行抓壮丁后,敌军官害怕他留在驻地军营里当逃兵,当即决定将他押到了固原一处军营,以断其思乡之情。在押往途中,苏保珍受到车上匪兵不停地辱骂殴打、强迫下跪等残酷折磨,再一次受尽了人间苦难。听说苏保珍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老兵欺负他是新兵,什么脏活累活催他干,当官的也时常拿他当猴耍,开心取乐。训练中,如苏保珍动作慢了就拳打脚踢,动作错了就罚站罚跪罚爬滚,军阀作风盛行。一次次,苏保珍睡至深夜从梦中醒来,仰望星空,喃喃自语:“救星啊,你在哪里?我已经走投无路了,快来救救我这个苦命的孩子吧!”
苏保珍的预备役军官兵役证。
空地轰炸震聋耳 火线入党当班长
1949年8月2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19兵团辖属63军和65军对固原之敌发动强大攻势。苏保珍欣喜若狂,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便向身边那些被抓壮丁的战友说明真相,让大家跟着他弃暗投明,绝不为国民党反动派流血卖命。正是在苏保珍的感召下,战友们醒悟了过来,有的扔掉武器开了小差,有的放弃阵地等待收编……
毛主席、共产党好,一心为穷苦人打天下,伟大的解放军队伍我跟定了!苏保珍树雄心、立誓言,与同乡战友袁红福、齐俊一起加入解放军19兵团战斗行列,先后参加了中宁、涝河桥、余家桥等重大战斗,以及银川入城仪式,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1950年10月,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军发出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苏保珍毅然决然报名当志愿军战士,坚决请求上战场,狠狠打击美国侵略者。紧接着,苏保珍连队在灵武稍作调整和动员,便辗转多地,昼夜开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辽宁省安东(今丹东市)换发服装,集结待命。
1951年2月,苏保珍跟随部队开进朝鲜作战地域,并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共同抗击侵略者。
美军为了阻止志愿军前进步伐,采取天空飞机轰炸、地上炮火狂轰,致使道路毁坏、桥梁断折,志愿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当第五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采取“牵牛鼻子”战术,其目的是诱敌深入,合围歼灭。但美军装备精良、火力强大,往往不易围歼。在开城缓冲区,敌我双方交火激烈,志愿军伤亡较大。在临津江战斗中,苏保珍听到冲锋号响起,迅速从地上爬起来,端着枪猛冲猛打。谁知这时敌机从空中俯冲下来,瞬间投下一枚炸弹,“咣”的一声巨响,冲在最前面的一位战士一头栽了下去。当苏保珍急速跑到跟前,将其扶起来看时,中宁老乡战友崔奇山倒下了……苏保珍含着眼泪,合上了他的眼皮,轻轻将遗体放到地上,伸手拿起他上了刺刀的步枪,大喊着冲向敌军阵地。可没冲多远,又忽听身后“啊”的一声叫,苏保珍回头一望,吴忠籍老乡战友马洪礼仰面倒地。他转身跑了回来,只见马洪礼胸膛鲜血直流,双眼紧闭,双手握拳,呼吸停止。苏保珍泣不成声地告别了两位战友,起身背着两支带刺刀步枪,一声声怒吼,一步步冲杀,豁出一切突入敌阵。当发现一名战士身背报话机,连人带机被敌人炮火击毁时,他感觉情况不妙,当即随机应变,主动协同通信兵抢修线路,确保上下信息联通,稳准狠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然而,由于敌人发现志愿军在地上迅猛穿越,即刻采取天上飞机扔炸弹、地上火力猛射击,顿时苏保珍看到地上冒着火球,人在跑动,他的耳朵却一片寂静。苏保珍暗自吃惊,坏了,他的耳朵聋了。但随即他心里又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把炸断的电话线连接起来,让上级首长听到一线部队的敌情报告。任务紧迫,苏保珍全然不顾,冒着枪林弹雨,踩着熊熊烈火,快速抢修了一段又一段炸断的线路,使上下级指挥员形成了强大合力,进而指挥部队取得了战斗胜利。
鉴于苏保珍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连党支部决定,批准苏保珍火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批准他由战士提升为班长。听到连党支部的决定,苏保珍热泪盈眶。
苏保珍参加解放战争的两枚纪念章。
草丛捕俘获情报 果断处置细菌战
1952年12月5日黄昏,苏保珍奉命跟随尖刀班来到一片草丛茂密的开阔地,伺机观察敌情,开辟纵深拔点战斗通道。
当天夜间,苏保珍按照班长的命令,带领战斗小组秘密开辟通路纵深达一公里处,利用当时便于隐蔽、观察、射击、撤离的位置,密切监视敌方据点分布、进攻路线、装备摆放等状况。就在绘制示意图时,原本寂静的开阔草丛地中,突然有飞禽走兽窜出了栖息地,苏保珍大吃一惊说:“不好,有情况,大家做好战斗准备!”队员们听到命令,迅速举枪捕捉目标。
原来,狡猾的美军组成多国联合突袭队,携带轻武器和侦察通信装备,也想利用深夜之机偷袭我军指挥机关。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敌军偷袭队却被志愿军尖刀班逮了个正着,顿时被打得死伤惨重,乱作一团。正当大家求战心切时,忽然一个高大黑影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踉踉跄跄地跑了过来。只见苏保珍憋住呼吸,移动身体,拔出匕首,待黑影走到跟前,突然一个鱼跃猛扑过去,将其死死压倒在地上。见其情形,队员们还没等苏保珍下令,便一拥而上,堵嘴的堵嘴,捆手的捆手,绑腿的绑腿,三下五除二,立马将全身美式装备的黑大汉捆绑得结结实实。没几天,经过战地专家审问,这名土耳其上尉俘虏如实交代了美军将在近期组织大规模反攻,企图分割包围志愿军主力部队的计划。敌变我变,将计就计,志愿军19兵团65军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一举粉碎了敌人大规模反攻阴谋。
1952年的一天中午,苏保珍与战友们正在加固坑道前工事,突然天空出现一架小飞机,飞行速度十分缓慢,大家不约而同抬头仰望。不一会儿,只见飞机环绕阵地几周后,抛下了一个圆物体,随之呼啸而去。
奇怪,这架美国飞机往我们阵地扔炸弹,为什么没爆炸呢?战士们感到纳闷,纷纷围了过去,想看个究竟。“这哪是炸弹,就是个死狗!”“哎哟,狗头上有蟑螂!”“都看看,狗肚子还有蛆呐!”……战士们七嘴八舌不停口。指导员郝玉忠走到跟前仔细一瞧,厉声道:“细菌,赶快离开!”听到命令,战士们急忙离开,剩下班长以上战斗骨干,围绕细菌死狗之物的处置各抒己见。有的班长主张就地挖坑掩埋,有的排长建议燃材焚烧。但苏保珍却坚持用雨衣严密包装,迅速送交防化部队化验,从中找到危害性和预防办法。郝玉忠细听苏保珍一番表述,不禁豁然开朗,急步走到他的眼前,猛地朝他捣了一拳:“好小子,真聪明,说得很对,我就认可你了!”话音刚落,现场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没过几天,合理处置敌人施放细菌物体的经验做法,相继受到营、团、师、军的通报表彰。
鉴于苏保珍警惕性高,为部队人身安全作出了贡献,经团党委研究决定,给苏保珍荣记三等功一次,并号召全团指战员向他学习。
苏保珍参加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泪别军营回家乡 战天斗地打先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苏保珍随志愿军部队胜利回国后,奉命编入解放军驻河北省怀来某部,开始转换以战备训练、政治教育、施工生产等为中心的部队工作。他从难从严要求自己,训练强度越来越大,轻武器射击、武装越野、障碍通过、土工作业等考核项目,始终名列全连前茅。由于苏保珍坚决服从命令,政治思想牢固,作风纪律扎实,军事技术过硬,被连部指定为代理排长。仅用一年时间,他带领全排战士出色地完成了训练、施工、生产等系列工作任务,被列入提干的重点对象。
1954年9月的一天早上,苏保珍刚出完操,正准备步入室内整理内务,连部通讯员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他的跟前说:“苏排长,指导员让你马上到连部去。”苏保珍转身跑出了宿舍……指导员看着苏保珍说:“苏保珍同志,刚刚上级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部挑选政治素质、军事能力过硬,有着经验的骨干人员做训练教员,按时调到南方某部队,估计要执行特殊任务,经过研究决定调你去。”苏保珍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并准时到达接收部队。
短短一年时间,苏保珍把自己的军事技能手把手教给所到部队的战友们,大家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掌握了全套本领。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展开之际,苏保珍所在部队党委作出决定,给苏保珍由上士班长提升为准尉副排长。苏保珍喜出望外,每天兴奋得睡不着觉,想得最多的是再鼓鼓劲,多出成绩。
正当苏保珍干得如鱼得水,成果累累的时候,军分区首长突然来到部队大礼堂,召集排以上干部大会,宣读上级关于撤销战斗师编制的决定,并要求各级干部带头执行,立即落实撤编决定。苏保珍思前想后,终于作出了痛苦决定,选择退伍回老家。临行前那天晚上,苏保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爬起来瞧瞧帽徽和军衔,一会儿走出去望望营房和军旗,眷恋的眼泪不时涌出。
1958年秋天的一个上午,苏保珍穿着摘下官衔的绿军装,背着三压二式黄背包,一溜小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任桥生产大队。喜讯传来,家中的爷爷、父亲和小妹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苏保珍经过三年集体上山开荒、下地种田,以苦干拼命干的精神,又经小队长和男女社员传帮带,终于成为植树造林能手、耕地种田的高手。自从他复员返乡后,从未向别人提起自己在部队立功当军官时的事。20世纪70年代初期,苏保珍凭借一心一意为集体的高尚情操,被生产队全体社员一致推选为生产队大队长。从那以后,苏保珍拿出了在部队工作的劲头,晚上细心想,白天带头干,粮食连年大丰收,社员家庭生活大改善。
苏保珍(二排左二)和生产小队长以上村干部合影留念。
人要活到老,干到老,感恩到老。如今的苏保珍,已经年过九旬,显得力不从心、举步维艰,但他有求必应,只要乡镇、学校、社区、部队等请他去做报告,他从不拒绝,且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深受大家欢迎。
当笔者问他为什么这样坚持,苏保珍语重心长地说:“与我同在一个战壕里的老乡战友有好多人牺牲了,可以说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英雄壮举,我已经老了,要抓紧时间讲给后代听听,让后代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可要好好珍惜呀!”(通讯员 刘志海 王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