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面孔。
李博
郑锦程
杨晓飞(右二)
整装待发。
马尔买在擦车。
银川市西夏区森林火灾应急消防救援队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大的1993年出生,最小的2001年出生;他们是一支高学历团队,7人具有本科学历,其余8人为大专或本科在读学历;他们还是一支高素质团队,3人是共产党员,10人有在部队服役经历。
李博:“误打误撞进来”的“当家人”
说起进入消防行业,成为专业消防员,李博笑着说:“是误打误撞进来的。”
2014年,正读大二的李博选择入伍,在新疆当了两年兵,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让他在思想上和体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2016年,李博从部队转业回到银川。“刚开始从事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培训、演练等工作,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消防员。”李博说,26岁那年,他和同事临时被派往固原,参与了“3·13”火灾抢险工作。
“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火,还是很恐惧的。”李博说,当时他拿着2号工具(一个类似拖把的工具),对着山火扑打,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多,后来因为预报风向风速发生变化才撤退下来。“参加‘3·13’火灾抢险工作最大的感触是,以前感觉火灾离自己很远,其实火灾每天都在发生,发生之后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一次实战,比百次演练更能锻炼人。这次实战灭火的经历,让李博终身受用。“之前学习并给人讲解了很多关于防灭火的理论知识,通过这次实战,我认识到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每次火灾都要根据地形地势、风力风速等确定灭火方案,而不能根据经验来。”
今年1月,李博被派往刚刚组建的银川市西夏区森林火灾应急消防救援队任队长。这对于1994年出生的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宁夏之前没有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也没有可以学习的经验,甚至一些专业设备的操作、保养、维修等,只能靠自己摸索或给厂家打电话求助。
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带领队员做早操、巡查、训练,这些都是他的常规工作。作为团队的“当家人”,其他14位消防员的日常生活,营区2245平方米的建筑,水电暖都需要他操心。甚至每天早中晚饭吃什么,谁来做饭,哪个水管坏了,下水道堵了,事无巨细,他都要一一解决。
对于妻子和孩子,李博满怀愧疚。“孩子2岁半了,我一周只能回去一天,家里的事都得妻子操心。每当孩子半夜发烧,妻子抱着他去医院看病,而我又不能离队,内心充满了愧疚。”李博说,妻子有时候会发点小脾气,但从她告诉别人“老公是森林消防”时的小骄傲可以看出,她很支持自己的工作。
郑锦程:土生土长的突击队员
1997年出生的郑锦程,是土生土长的银川人。
2019年,郑锦程毕业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一年后参军成为电子对抗兵。去年9月,西夏区森林火灾应急消防救援队成立,郑锦程加入进来。“我是在贺兰山下长大的,每天看到雄伟的山脉,感觉心胸都开阔了。这座‘父亲山’一直守护着这方土地,现在我要好好守护它。”
外出巡查时,郑锦程和队友时刻观察四周有无火情,不放过每一处隐患;灭火时,他们又付出十二分努力,不让火势蔓延。
“刚开始在巡查过程中遇到林火,我们缺少经验,也没有专业部署。后来,队长带领大家进行多次火场实战化模拟演练,专业技能提升了很多,也懂得了如何在火场保护自己。”郑锦程介绍,之前应急救援队灭火时分工不明确,灭火效率不高,现在大家会按顺序使用装备,相互配合将火扑灭。
作为突击队的一员,郑锦程负责使用的是风力灭火机,主要扑灭地表火。他和队友交流研讨,总结出一套经验:在灭火过程中,首先观察火场环境,对火场风向、风速、地形等进行快速判断,再使用风力灭火机顺风向扑灭地表火。
加入森林火灾应急消防救援队以来,入职培训、夏季防汛、秋冬季防火……郑锦程和队友携手并肩,一步一步摸索着走来,不仅在应急消防救援实战技术水平上共同进步,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初入营区,四处空荡荡的,在我们的努力下,厨房厨具、库房物资等都被我们一一归置好,营区绿化也逐渐完善,感觉像家一样。”郑锦程说。
杨晓飞:“为荣誉而战”的退伍军人
杨晓飞是宁夏中卫人,今年26岁,高中毕业考入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后参军入伍,2017年开始在新疆喀什服役。
2022年9月,杨晓飞报名加入西夏区森林火灾应急消防救援队。五年军旅生涯的磨炼,使他锻炼出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在入职考核的1500米长跑、百米冲刺跑、俯卧撑等项目中,均以优异成绩通过。
救援队共有15名队员,3人是党员,杨晓飞是其中之一。退伍军人和党员的身份,让他肩负了更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在队内起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扑火任务中,我要冲锋在前,在训练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杨晓飞说,之前的考核中,他的成绩都是优秀,五公里跑成绩为20分30秒,灭火弹发射系统50秒组装完毕,油锯的分解结合40秒即可完成。同时,他每天坚持整理内务,始终保持在部队的优良传统。
杨晓飞的父亲曾是军人,哥哥是现役军官。在家人的影响下,20岁时,杨晓飞毅然选择入伍。“我觉得,军人就是为荣誉而生,为荣誉而战。”部队生活使他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凝炼。
未来,杨晓飞想进入国家消防救援局宁夏机动队伍,成为优秀的消防队员。为此,他每天加练,在体能训练、实战演练、理论学习上付出了更多精力,为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强化业务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操作灭火设备,“这些设备我不仅要会用,更要会修、会保养。”杨晓飞说。
马尔买:“有准备的”消防车驾驶员
2001年出生的马尔买,是救援队年龄最小的队员,但他的过往经历却很丰富。
1997年,从宁夏国际语言学校毕业后,马尔买干过销售、辅警,开过铲车、叉车、大货车……期间,马尔买还将学历提升到大专。
“我从小就喜欢消防员这个职业,也曾立下当消防员的志愿。”马尔买说,“2022年,我开始关注消防员招聘信息,为了增强体能,坚持每天跑步。”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B2驾照、驾驶经验丰富的马尔买,看到西夏区森林火灾应急消防救援队招聘消防车驾驶员的信息后,立刻报名。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正式成为消防车驾驶员。
每天,马尔买会跟随其他队员一起进行体能训练,学习防灭火技能,有几次巡查过程中遇到小型火灾,马尔买也参与灭火。“我会努力训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希望有机会能进入‘消防国家队’。”马尔买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 张雪梅 杨月儿/文 韩胜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