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票证
讲述人:杨波
我的红色记忆:“票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今天,更应该牢记老一辈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银川市唐徕回小通南校区农耕记展馆,杨波拿出一沓沓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票证:粮票、布票、加油票、熟食票、线票等,足有几十种,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从咱们国家票证的时代走过,对粮票,肉票,布票等各种票有深厚的感情。”杨波说,在商品供应十分匮乏的时期,国家为了保证供需平衡,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实行统购统销、按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放各种商品的购买票证。中国的票证历史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布票
加油票
粮票
宁夏粮票
杨波至今记得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去粮站买粮食,到饭馆吃饭,都要用粮票,买肉要用肉票,到百货大楼买冬天织毛衣的毛线、过年做新衣服的布料,还要用线票和布票。
“那时候嘴馋,有时候会偷偷从家里拿点粮票出来,到小商店换点零食吃,为这事,父亲差点揍我。”杨波笑着说。现在岁数大的人都是从“票证年代”走过来的,这些票证深深地印在父辈一代人的记忆中,包含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知道杨波收藏票证后,岳父把自己珍藏了好多年的票证都送给了他。
说起票证,杨波如数家珍,“除了各种粮票布票外,那时还有猪、牛、羊肉票和鸡鸭鱼肉票,还有鸡鸭蛋票,以及各种糖类票、豆制品票和各种蔬菜票等。穿的除了布票,还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用的有手帕票、肥皂票、手纸票、洗衣粉票、火柴票、抹布票、煤油票,还有各种煤票、电器票、自行车票、手表票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杨波说,不过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这些票证越来越少见了。他给记者展示了收藏的1983年的一张江苏省的民用毛线票,设计得非常袖珍。
袖珍的线票
线票
为什么会收藏票证?杨波说,自己学美术出身,起初是对各种票证的设计很感兴趣,直到收藏的票证越来越多,票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让他对票证有了新的认识,“票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对这些票证的收藏和欣赏,我们不仅仅是怀念历史,在享受幸福生活的今天,更应该牢记老一辈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者了解到,目前,杨波已经把十几年来自己收藏的各类票证数百张全部捐赠给了学校农耕记展馆,“希望发挥票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让大家从一张张票证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面对经济困难、追求美好生活的蓬勃热情,同时票证让我们追忆共和国成长难忘岁月,勉励同学们不负使命,奋发图强。”杨波说。(宁夏日报记者 张涛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