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雕是以皮革为雕刻材料,用旋转刻刀、印花工具、起鼓工具、压擦器在皮革上刻划、敲击、挤压,来达到浮雕效果。有记载表明,我国商代以来就有皮革技术与皮雕制作,北方游牧民族常常在皮革上雕饰加工精美纹样,镶嵌以玉器或宝石,制成各种精美礼器。皮雕素有“皮革里的黄金”之称,经过一代代匠心传承,年轻一代的皮雕匠人的创新技法因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越来越多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的皮雕作品已逐步被年轻人接纳并且喜欢。
郭靖将皮雕技艺“移植”到各类物品上,使其不但美观,还具有实用价值。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郭靖是一位自治区级皮艺制作技艺项目非遗传承人。提到郭靖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浮现出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的大侠郭靖。然而,现实中的皮雕师郭靖却也是舞弄刻刀、小锤,以皮为媒的皮雕“大侠”。
初见郭靖,他正埋头在工作台前舞弄手中的刻刀,随着一盏台灯的光束看去,刻刀下的皮面上线条流畅、细致入微、深浅不一……不经意的一抬头间,记者才看清了郭靖的真面目,浓眉大眼炯炯有神,脸颊上的络腮胡浓密,说起话来一副西北汉子的豪爽性格。但他拿起刻刀那一刻,刻刀与皮面轻轻接触,却又散发着细致入微的气质,可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数百把长短不一、大小各异的皮雕工具依次铺开。
2021年,郭靖设计创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皮雕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郭靖的老家在盐池县高沙窝镇,自幼喜爱画画,不论是帮家里放羊的途中,还是在屋后的院墙上,广阔的西北大地为儿时的郭靖提供了一张无边的画布。“小时候很喜欢画,拿个树杈蹲在地上就无忧无虑的画起来。后来初中毕业,我去试着考了吴忠师范美术专业,结果专业通过了,但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这学还是没上成。”郭靖回忆着。
1993年,在镇政府的联络和帮助下,17岁的郭靖来到银川皮鞋厂务工。“起初进厂做学徒,主要是跟着老师傅学一些皮鞋设计、制版之类的工序,我有美术基础,学起来算得心应手。”通过学习和实践,勤快踏实的郭靖很快就融入了皮鞋厂的工作生活中,厂里的老师傅们都很欣赏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1995年,郭靖拜厂里70岁的老师傅朱焕章为师,学习皮雕技艺,从那时郭靖与皮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皮鞋厂的日子很充实,每天除了完成厂里的设计和生产任务之外,就是和朱师傅学皮雕,那些年陆陆续续做了很多手艺还不太成熟的皮雕件,都送给了家人和朋友收藏。”也就是在一做一送间,郭靖结识了同在皮鞋厂做工的妻子史雪莲。
“旋刀转出千丝韵,蔓草舞动复古风”,这是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为郭靖书写的对联。
1999年银川皮鞋厂面临倒闭,郭靖和妻子回到老家高沙窝镇,开起了一家定制鞋铺。“起初的几年,皮鞋还比较吃香,我隔三差五跑集市推销,鞋子也有一些订单,给家里赚了一些积蓄。”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穿皮鞋的人越来越少,鞋店的生意也每况愈下。2005年,郭靖用家中的积蓄买了一辆货车准备转行跑运输。“就在刚跑运输那段时间,车子出了交通事故,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重的打击。”当年,郭靖卖掉了货车带着妻子来到银川市,开起了一家面积不大的擦鞋修鞋店,也正是在这里他的人生和事业出现了转折点。“店开起来以后,我一边帮着爱人做一些修鞋、修包的工作,一边拿起刻刀捡回朱师傅教我的‘老手艺’。”凭借着高超的手艺和热情的性格,郭靖两口子的铺子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后来也有客人来找我做一些定制的皮雕皮包、皮带,慢慢的原来积攒的一些皮子也用完了。”2008年,郭靖在网络上购买植楺皮时,无意间看到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皮雕老师黄五松正在招收皮雕学员。“看到后,我想也没想就背着包来到深圳找到黄老师,在他的培训班上我系统的学习了一个月。”多年的皮雕经验和良好的美术功底让郭靖成为了培训班上的佼佼者。
郭靖工作的案头铺满了各类亲手绘制的皮雕设计图。
“皮雕是个细致活,每一刀下去的力道、连续性都体现了手上的功夫。”
2009年,郭靖正式在银川开起了现在这家非常手工坊手工皮具工作室,以擦鞋修鞋、修包、皮具养护,来支撑自己的皮雕创作。“从这以后,不论是生活还是皮雕上,我都走上了上坡路。银川是我的福地啊,皮雕更是我值得守候的一门技艺。”
2017年8月,在自治区残联的积极联络和促成下,郭靖第一次为20名残疾人义务开设了皮雕培训班,教他们学习一门傍身手艺。“这个培训班连续开了3年,每年都有三期,每期50天。通过系统的学习皮雕,既可以磨炼学员们的心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7、8个培训班里的学员现在都从事了皮雕这项职业。”郭靖说,自己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帮助这些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但看到学员们能通过自己教授的手艺赚钱养家内心还是很自豪的。
皮雕上色也是一个很考究的步骤。
2017年起,郭靖开始向文化部门申请皮艺皮雕列入非遗项目。通过郭靖的不断努力,2019年皮艺制作技艺被列入金凤区非遗项目;2020年皮艺制作技艺被列入银川市非遗项目;2021年皮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郭靖本人也于今年被授为自治区级皮艺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
皮雕使用的很多非标工具,都是多年来郭靖按照使用习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郭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生活,抒发情感。
“今年9月,我就要将自己撰写的将皮艺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立项材料提交给文化部门,希望这一项技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郭靖说,对我个人而言皮雕的创作和创新的提升空间还很大,还需大量挖掘文化背景,只有文化才能提高皮雕作品的品位,也只有文化才能给一项技艺注入灵魂,赋予它更强的生命力。(宁夏日报记者 李涛 马楠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