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是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作为服务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夜间经济在满足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基本消费需求的同时,会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服务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具体任务中,对于促进我国尽快形成以国内消费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发展夜间经济,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夜间经济充分挖掘消费者上班、课时、家务时间以外的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强劲的消费带动能力。据统计,目前我国近六成的消费是通过夜间经济来拉动的,通过夜间消费效率的不断提高,优化夜间经济产业的结构,还可以为消费群体提供更多的夜间服务以及夜间消费产品。在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夜间经济产业的不断优化推进,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消费方式,都会发生改变,这时会逐渐出现一种理想的、有利于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趋势。
夜间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夜间经济以满足人们夜间消费需求、为百姓提供消费便利为出发点,是政府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夜间经济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手段日益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夜间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好途径。夜间经济的发展会提供诸多的就业岗位。夜间经济的发展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初步的起始阶段的形式而言,大致会涉及餐饮、晚间购物、美容美发、沐浴、旅游、保健、娱乐、教育、影视等内容,大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夜间经济的大力发展,会带动文化、健身、交通、观光、旅游等多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中的很多大众化消费,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性的就业技能就可以进行,只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创业劲头,就可以进行创业就业。加上目前全国各地在鼓励夜间经济的政策文件中,都有很明确的带动就业的政策指向,甚至有些地区政府专门设置了针对大学生、下岗失业者、困难群体、新进城市居民群体的专业技能培训,所有这些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来说,都有一定的作用。
夜间经济的发展为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底蕴提供了良好机遇。任何一项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氛围营造这一关键环节,夜间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不仅如此,发展夜间经济,相比较其他经济活动而言,更需要氛围的营造。城市景观的照明亮化工程,绚彩夜景的打造,都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夜间经济的发展与夜间城市氛围的营造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一方面夜间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环境的美化提供消费氛围,另一方面城市景观的亮化,又为夜间经济的发展提供赏心悦目的消费环境。
夜间经济是居民幸福指数的风向标和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2019年春节以来我国各地大城市相继推出的夜游活动看,基本能够反映出夜间经济的活跃分布地区,基本上都集中于经济繁荣、人口密集、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作为反映城市经济开放度与活跃度的夜间经济形式,正在以城市消费“新蓝海”的形式,开拓着居民消费视野,满足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夜间经济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着一个城市的风貌风情,展示着城市发展的底蕴,彰显着城市发展的特色与文化特征。
银川市夜间经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人气。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如同全国各地的情况一样,银川市也存在着诸如夜间经济的业态单一、消费形式单一、夜间景观单调、消费价格结构不合理、文化融合不充分等问题。要想更好地促进银川市夜间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的工作如下:
第一,科学规划,避免遍地开花。在考虑发展夜间经济时,不建议遍地开花式地去普及,应该是集中优势,整体布局,抓住重点开发几个能打出宁夏品牌的夜市。第二,注重培育夜间经济的城市文化内涵。夜间经济的业态应该是形式多元、丰富多彩的。在所有这些项目中,最具竞争力的夜间经济,应该是包含有文化内核的业态。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夜间经济文化品牌或文化地标,是银川市提升夜间经济文化内涵的方法。第三,完善配套设施,为夜间经济提供配套服务。夜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通过成立夜间经济工作协调小组等形式协调各方力量为夜间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对城市现有管理体系梳理和调整,规划好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理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为夜间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四,为传统夜间经济业态注入时尚科技元素,提高消费体验,促使消费升级。夜间经济的参与者大多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的消费习惯,应当将夜间经济业态与时尚科技结合,为传统原始夜间经济注入时尚科技元素,为夜间消费产品赋能,提高消费体验,促使消费升级。
(执笔:王志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