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 -> 智库实践
让“数字红利”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13 15:00:21   
2022-04-13 15:00:21    来源:宁夏日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这充分说明了数字乡村的重要性。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出台《宁夏数字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盐池县、平罗县、利通区、西夏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宁夏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也是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关键五年。为此,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以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引领作用,使其更好地赋能乡村空间、农业产业数字化以及新农人,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建强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虽然目前全区100M及以上固定互联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97.3%,但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覆盖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云服务能力较弱等短板。因此要突出信息化从重建设向重应用、重效果转变的发展导向,深入实施“宽带宁夏”工程,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农村网络设施整体建设水平,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千兆光纤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落实农村地区网络提速降费政策。以县为单位整合数据,建设全区统一的农业资源数据库,推进农业农村云平台建设。开发适应“三农”发展的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维护方便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等,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业数字化应用。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鼓励肉牛和滩羊产业在育种、养殖、屠宰加工、营销体系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建设,重点推动产品溯源、数字营销平台建设,建立全区统一的枸杞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推进葡萄酒产业数字化发展、奶产业新品种选育和奶牛科学化养殖领域数字化应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水平。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持续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完善宁夏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本土电商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慧农机等场景应用,培育共享农业、订单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辐射乡村创新创业。

  塑造新时代新农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坚持以人为本、内生驱动的原则,健全相关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人才下乡。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村级党组织,瞄准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加强与农业类院校、企业、机构等对接,做好人才输送,培育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全区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提供人才支撑,也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输入新理念、新思维。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其在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优势和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立足农民需求、农村实际,整合农业生产、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加快建设“宁夏农科云平台”“宁夏农科大讲堂”,开发宁夏农科App,实现线下线上一体化教学,进行乡村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指导,多渠道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

  推动整体智治实践,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持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党务”,完善农村智慧党建体系,丰富党建信息化综合平台功能,加快基层党组织“上云”,推进党建数字化。发展“互联网+村务”,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建立统一的“智慧村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广村级事务监管平台,推进村级事务及时公开、随时查看。进一步丰富村民自治手段,推进村民在线议事、在线监督,推进村务数字化。利用视频监控采集乡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等关键点位信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完善“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推广运用智能移动调解系统,拓展利用移动端开展法律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与援助、视频调解、维权向导等线上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执笔:赵立春  单位: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