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先机、开拓创新,突破思想上的壁垒,尤为重要。
《周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队,大破之,斩六千余级,临阵降者二万余人。讲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沙苑之战,西魏宇文泰以1万人马迎击高欢的20万大军。本以为悬殊的兵力差距,必败无疑,结果李弼带领着骑兵,直接冲击敌军大阵,依凭着骑兵对步兵压倒性的速度优势,最终打败了高欢。
历数中国历史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战役中,类似这样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不在少数。他们逆风翻盘、转败为胜的“玄机”何在?或许,相比军队规模、军事装备的比拼,这背后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是对国情大势的精准研判。换句话说,谁掌握了先机、谁能自我突破,谁能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谁就能决胜千里。
今天,我们可能已经无法再见到这样的战役,但发展的竞赛场上,你争我抢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一场战争。如今的宁夏,就正面临着这样一场逆风翻盘、顺势而起的硬仗要打:一边是沿海乃至邻近省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百舸争流,一边又面临着区域发展战略乘风而起、新发展格局深度重构的重大机遇,作为西部小省区的宁夏如果能抓住机遇、用好政策,迎接我们的就将是一片发展坦途;反之,如果我们安于一隅、错失良机,别说赶超,恐怕连发展的末班车都赶不上。
所幸,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为此努力,秉持着小省区也要有大担当、也能有大作为的准则,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目标不断奋进。不信?且看成效:2021年,宁夏精准实施能耗“双控”,淘汰落后产能220万吨,计划2022年退出产能200万吨以上,腾退能耗50万吨标准煤;自2020年底被确定为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的奶产业,两年时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增长68.5%、达到610亿元;中卫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聚、从聚到兴,从“数据郊区”一跃成为云计算产业的一线城市……实施“十大工程项目”“九个重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擘画出全新产业发展版图的宁夏,正在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大路上阔步前进。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自加压力、加快追赶的决心再一次印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当然要聚焦产业转型,布局高质量发展,但能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抢抓先机、开拓创新,突破思想上的壁垒,更为重要。纵观我区转型发展之路,最为艰难的工作,其实就在于如何突破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上的“桎梏”。如果,党员干部一提到新旧动能转换,就看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给多少钱,或者盯着给多少环境容量、土地指标;一提到招商引资,不想着抢优争先,只知道接收几个别人挑剩下的产业和项目;一提到督查,就只是简单按照流程看几个“盆景”“亮点”……凡此种种,工作不在状态,思维没有转变,干事没有劲头,突破民生难题工作难点没有能力,高质量发展又从何谈起?
俗话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放眼看,产业和要素的流动越来越讲究全国布局、全球视野,若能及时抓住国家重大政策和战略布局的机遇,立足新兴产业,以点带面,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再次警醒我们,克服认识上的片面、路径上的依赖、评价上的偏差,提高“内陆省要有大格局”的站位,树立“小省区要有大担当”的意识,增强“欠发达要有大作为”的魄力,我们才能在这场高质量发展的较量中比学赶超、再创辉煌。(宫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