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有人所形容的,创新是一场长跑,有如“爬北坡”,有如“凤凰涅槃”。换言之,创新不会“立竿见影”,不会“一步登天”,更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说起创新,我们往往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今,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注重提升创新品质、厚植创新土壤,还是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的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都是在努力抓住创新这把“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奋力按下创新发展的“快进键”,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事实证明,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踏不上这条路,就可能被时代淘汰。尤其对基础薄弱的我们来说,摆在面前的,还有“等不起”“等不得”的压力。这也注定了,这是一条更加艰难的路。创新本身意味着创造和改变,或许有灵感乍现,但无论如何,这个过程都是复杂艰难的,需要大量财力的投入和精力的付出,更会面对不断出现的挫折。然而,最艰难的不只是补短板,还有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上的问题需要克服。正如有人所形容的,创新是一场长跑,有如“爬北坡”,有如“凤凰涅槃”,不会“立竿见影”,不会“一步登天”,更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浇灌“创新”这棵树,栽苗、浇水、施肥……必须按规律办事,在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把功夫做到了、做实了,才行。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想一想那些以创新为追求的企业,看一看那些把创新融入血液的领跑者,如今“光鲜”的成绩,谁能说是轻轻松松从“天上掉下来”的?谁能说是靠“运气”坐着等来的?被誉为“创新之城、非凡园区”的苏州工业园区,从当初一片破旧的小鱼塘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园区,25年的成长,少不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比成绩更耀眼,更打动人心,也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恰恰是背后那种盯着目标,百折不挠、敢闯敢试、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
把创新落实到打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是极其不易的。如果指望创新一下,立马见效,那么,一旦做起来,难免会被“投入太大”“周期太长”“可能失败”等等“拦路石”给绊住、吓倒;如果受困于惯性思维,一遇到困难就逃避、放弃,舍不得下苦功、坐不住冷板凳,更不可能抵达胜利终点。
创新是脚踏实地的行动,特别需要营造氛围,打造不畏艰险、艰辛探索的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因此,坚定的信心、思维的转换,很关键,充分的思想准备,更是必不可少。始终保持那么一股执着的劲头、那么一种求新的品质,才能摘取沉甸甸的果实。(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