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吴先生因购买爱奇艺会员后收看热剧还需再额外付单集3元的“超前点播”费用,便将对方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法院一审判定爱奇艺“超前点播”行为构成违约,承担相关责任。爱奇艺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日前,终审法院宣判维持原判。此案尘埃落定,有人说“这就对了”,也有人说“并不解渴”。对此,您怎么看?
正能量小Q:
契约体现的是双方协商一致后的真实意愿。此案中,吴先生付费成为会员,可享有对方提供的“广告特权”及“VIP会员热剧抢先看”等服务,这是双方的“约定”。但随后爱奇艺要求再付费,明显是依据优势修改了合约,这就违背了当初的约定。如此而为,契约的意义何在?现实中,这样的“霸王行为”屡见不鲜,而大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这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违法违规行为。吴先生敢于说不,并依法讨要说法,这就是呐喊,亦是警告。试想,若人人如此较真,对方岂不成了“过街老鼠”?当然,法院的判决同样值得点赞。公平正义不应躺在法律条文中,而应体现在每一起案件中。法院判决爱奇艺败诉,正是以司法的权威和具体案件来肯定和维护契约精神。
法治社会,公平公正是必然要求,契约精神更是神圣的。此案虽然只是“个人起诉案件”的胜利,但极具代表性,无论对企业、个人,或者司法部门,都是宝贵的一课。违背契约精神走“奇”路注定会作茧自缚,守护契约精神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红辣椒小杠:
爱奇艺官司输了,输在单方面变更会员协议条款,承担相应违约责任。但这似乎和超前点播并无多大关系。就连法院判决都认为,在“会员制”服务模式基础上,视频网站深挖需求,贴合用户,催生差异化、配适型的个性化服务,并由此探索新的视频排播方式,本无不妥。
那么,为什么公众依然对这种行为反感至极?归根结底,还在一个“乱”字。倘若事先明确不同档次会员的价格和服务,供消费者自己选择,是选择付费“超前点播”还是按部就班一集接着一集看,那是消费者自己的事。但当大家追剧上瘾之后,爱奇艺却单方面变花样,就有点“趁火打劫”的意味了。
现实中类似这样巧立名目的收费并不鲜见。比如,有的视频网站会员权益提到“免广告”,看视频时又插广告;付费节目不能全屏观看,需要再缴费才能全屏观看;不同品牌的手机会员收费不一样等……爱奇艺的败诉固然有惩戒意义,但对于各类不合理收费到底有几分警醒告诫作用,恐怕还需拭目以待。倘若监管再不跟进,即便曝光、败诉的案例再多,又有多少意义呢?
漫画 陈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