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 -> 热点图片
陪伴,从放下手机开始
2022-03-02 15:31:31   
2022-03-02 15:31:31    来源:宁夏日报

  曾经看到一则网友评论说,我们自以为追赶着时代的潮头,简单地塞给孩子先进的电子产品,哪管这些产品里,藏着既会伤害视力、又会伤害热情的冷漠病毒。

  看似文艺的语言背后,却直指当前家长们使用电子产品过度的问题。日前,上海市就发布了《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其中重点关注到新生代儿童的网络使用问题,要求0—3岁儿童家长要注意“减少屏幕暴露,不用电子产品代替家长陪伴”;3—6岁儿童家长要“避免让儿童长时间观看电视、电脑、手机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使用各种电子产品”;更提出制定“家庭网络公约”等建议。

  如此建议,绝非空穴来风。观察当下不少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我们会发现,吃饭聚会时大家几乎机不离手,睡前、早起都会不自觉地看手机,甚至去卫生间的功夫也必须带上手机、刷会儿短视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直观说来,也就是除去睡觉时间,平均3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或许,深陷其中的你我对此并无直观感受,但现实是,电子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特别是对孩子起到“身教”作用的家长们,问题更为严重。

  想想看,生活中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画面:当孩子哭闹不止时,一个手机塞过去,孩子立刻安静下来;考了好成绩、做了值得夸赞的事情,得到的奖励不是书籍、游玩,而是玩一会手机、打一会游戏;更具戏剧性的是,一旦孩子玩起了手机,家长们虽然时不时地叮嘱“只能玩10分钟”,但常常会因为自己也在玩手机而导致孩子玩乐的时间无限延长,直至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笔者联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书,大意是教育专家告诫家长们,在孩子面前看手机等电子产品,就会在无形中传递出一种“手机很好玩”的信号,对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示范,引发并加剧孩子对手机的好奇和使用。可以说,正是家长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才会导致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游戏、近视眼高发等问题。

  “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换,哪怕是我的生命。”去年火遍全网的小学生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曾击中不少家长的心。但时至今日,又有多少家长真正放下了手机呢?无论是担心错过工作信息,还是怕错过朋友邀约,说到底,都是家长给予自己的借口。问题是,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那些任由自己深陷电子产品而忽视陪伴的家长们,你们,真的不怕错过孩子的成长,等到将来再后悔莫及吗?!

<p>  漫画  谢鑫</p>

漫画 谢鑫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