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李雪
日前,自治区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呼吁群众积极参与、努力带动身边的朋友家人一起加入生活垃圾分类队伍,为生活环境“减负”,为文明宁夏“添彩”。
“利国利民”“共担一份责、同尽一份力”“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投放”……仔细阅读这份倡议书,我们能读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也能看到群众参与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是,看到了许多人在垃圾分类上的“失职失责”!
垃圾分类究竟有多重要?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就很能说明问题——个别小区垃圾无法及时清理,仅两三天,就垃圾挡道、臭气熏天、怨声四起,整个小区乱作一团。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成为普遍问题时,我们城市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世界末日电影中垃圾遍地、一片荒芜的镜头就是答案。由此可见,垃圾分类既是事关公众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的现实问题,也是建设美丽中国、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长远大计,势在必行,更刻不容缓。
要看到,近年来,各地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实施了一系列有力、有为、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环顾现实生活、比对预期目标后,现状仍然不乐观:虽然一些地方在努力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但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更没有将认识变成自觉行动;虽然探索尝试工作在不断进行,但许多机制、制度还是不健全;虽然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早就出台,但一些单位、社区就是不落实不推行……就目前而言,垃圾分类“顽疾”仍颇多,待解难题也不少,不全面“体检”找准病因、不精准施策系统“治疗”,注定会陷入“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的窠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翻阅大量报道可以发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凡是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都是“双管齐下”:既正面引导,又反向约束。的确,从现实看,意识和理念问题是当前垃圾分类的最大堵点。要打通堵点,不仅要久久为功、广泛开展常规性教育引导工作,更要在宣传引导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更有成效上下苦功。比如,从娃娃抓起,让垃圾分类贯穿孩子学习生活全过程,成为学生行为规范准则;探索更受欢迎的方式方法,向更多群众讲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推行更有吸引力的措施,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科学合理配套相关设施,让分类垃圾有地方可去,等等。
当道德约束难奏效时,法律就应该及时站出来。就像治理行人骑车逆行乱象一样,无数次劝导不如“一张罚单”,只有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系统出台、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让“违规投弃”“不法处理”成为红线,使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都有标准可依、有法可依,才能倒逼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相信,当倡议书真正飞入你我心间,“随手分”“分类扔”成为全民肌肉记忆和行为守则时,美丽宁夏、美丽中国一定触手可及。(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