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 -> 贺兰山网评
贺兰山网评:每个人都有迎来高光时刻的可能
2021-06-16 11:05:02   
2021-06-16 11:05:02    来源:宁夏新闻网

  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一个都没少”,从马燕“一个幸运的偶然”到“马燕们”诸多幸运的必然,充分印证了“教育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深刻道理,更充分说明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前些天,为孩子网购了《马燕日记》,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送给他。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马燕是宁夏人,故事发生在宁夏,或许“身边人身边事”更能打动孩子,期望他在“忆苦思甜”中能够珍惜眼前大好的学习机会。

  “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流不干”。翻开《马燕日记》,这句话赫然印在图书扉页上,叩击着人们的心。出生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的马燕,小学时曾两度辍学。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马燕的3本日记出版发行。从此,她的学习生涯再无中断,2007年飞赴法国索邦大学求学,如今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还能听懂西班牙语。马燕人生的一路开挂,教育是最大推手。

  曾经,“穷”是宁夏教育留给人们的最深印象。当时,宁夏还有着太多的“马燕”,他们在贫困线苦苦挣扎、艰难求学。

  如何才能改变穷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是根本途径。她像一盏明灯,点燃无数人心中的希望之光,照亮了无数家庭走向美好未来之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宁夏近年来始终把教育作为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助力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贫困山区,教育议题被列为民生工作的最高优先级,每一位市县委书记首先是教育书记,每一位市县长都是教育市长、教育县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民生实事优先关注教育。在马燕的故乡——同心县,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80亿元用于教育事业。

  2020年年底,宁夏8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历经“两基”攻坚、“全面改薄”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计划,“破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的时代成为历史,如今走在西海固地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所有“马燕”都能稳稳的上学。

  “马燕们”的变化,正是这个时代嬗变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越来越强大、政策越来越好、机会越来越多,为人民群众铺就了事业发展的基石,让更多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人实现了梦想,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党中央十分重视宁夏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设立民族预科班等措施,帮助85.4万名学生圆了大学梦,建成3476所学校,让各民族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在宁夏红寺堡,这个全国最大的移民开发区,23万因移民搬迁而找到出路的人们,发出了“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内心感谢,这是所有宁夏人的共同呼声,更是一往无前的强劲动力。

  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一个都没少”,从马燕“一个幸运的偶然”到“马燕们”诸多幸运的必然,充分印证了“教育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深刻道理,更充分说明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更让我们每一个人体会到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具体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也让更多的人发自内心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今天,我们身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有实现出彩人生的无限可能。抓住机遇、胸有梦想、不懈奋斗,让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每一个个体都能够熠熠发光,才会不负自己、不负时代,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孙莉华)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尤天竹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