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将过去,2024年又为我们掀开新的一页,我们都将在这新的一页上书写新的内容。
有一首歌,许多人不仅听过而且会唱。这首歌,就是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都唱过的《儿童团团歌》。其中,开头的四句令人终生难忘:“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前两句是一问一答,问:准备好了吗?答:时刻准备着!这些歌词具有很强的鼓动性,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也能让一些怀揣理想的人热血沸腾。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人不再唱这首歌了,对这几句歌词也渐渐淡忘了。伴随着这种淡忘,不少人也忘记了歌词的要义,淡化了奋发向上的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当然也就不再“时刻准备着”了。
现在,有些人非但没有“时刻准备着”的姿态,反而“躺平”了、颓废了:有的人面对竞争,不战而退;有的人未老先衰、无心进取;有的人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有的人靠老啃老、不以为耻。这种心态、这种做派,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一个年轻人不能保持“时刻准备着”的精神状态,那他就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更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如果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人都“躺平”了、不想奋斗了,那么这个群体、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了。
“时刻准备着!”是积极进取的人生,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必须保持的状态。“人生能有几次搏?”这才是应有的情怀;“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这才是应有的进取精神!
“时刻准备着”干什么?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准备在优胜劣汰中胜出,准备承担更重要、也更适合自己的任务,准备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果不是“时刻准备”或者准备不够充分,那就无法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法成为中流砥柱,即使冲出去了,也难以保证不败下阵来!“时刻准备着”,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所在的岗位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时刻”要“准备”的应该是什么呢?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也应该做出回答的问题。
人们常说,机遇常常青睐有所准备的人。这个论断,已被许多事实所证实。有的时候,“有所准备的人”有很多,不止一人、两人,而是一群人,别无选择的情况是很少的,“独一无二”“舍我其谁”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的。良好的机遇,不会让一个人独享,有形的、无形的、有意的、无意的竞争,普遍地、大量地存在。排除一些不言而喻的因素,机遇更青睐那些长期准备、准备得也最充分、最到位,努力的方向也最正确、奋斗的目标最明确,且最有自信、最有勇气、最能持之以恒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这是何等的自信、胸怀和气魄!古往今来,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的人物,许多都没有显赫的背景,有的甚至出于草莽,但他们都不甘平庸,且一直为理想而奋发,一旦机会降临,就主动承担起历史的责任。诸葛亮本是“躬耕南亩”的布衣,但他却满怀济世救民的抱负,最终也成为令后世景仰的人物。出身农家的毛泽东,在青少年时就赋诗明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此后不仅学有所成,而且成就一番伟业。家庭连遭不幸、远赴东北投靠伯父的周恩来,在幼年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终练就了治国安邦之才。在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行列中,有许多人都来源于“寻常巷陌”“贫寒之家”。
现在,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成才环境,而且有展示才干的机会,想成才,就有成才的环境;是人才,就有一展身手的机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看我们有没有飞翔的翅膀,我们的翅膀是否健壮有力。
公开选拔,公平竞争,让许多人才不再被埋没;用人用长、物尽其用,让学有专长者有了施展的舞台;选贤任能,让真正的人才“如鱼得水”;还有许多人在各具特色的评选、竞赛中脱颖而出。
我们不否认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其他因素对人一生的影响,每个人成长的条件也是千差万别,有人条件好,有人条件差,有人起点高,有人起点低,有人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赢得机遇,有人无需奋斗就拥有了良好的条件,而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此而愤愤不平、抱怨命运不公,都无济于事,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向命运低头,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一片天地。
对于既没有良好条件、又没有什么天赋的普通人来说,只有不甘平庸、不自暴自弃,才能赢得美好的未来。要想改变命运,就应该有“时刻准备着”的心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勇敢地接受各种考验、迎接各种挑战!
改变命运的机遇,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必须“时刻准备着!”
时刻准备着!虽然很多人都不是少年儿童、也不再年轻了,但在人生的路上,还会遇到一场场考验、也会面对一个个机遇,所以还应该保持“时刻准备着”的精神状态和随时出战的姿势,因为这种状态和姿势,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地抓住机遇,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书写出精彩的人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在新的一年里,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答卷。(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庄电一)